海水对虾养殖塘排放废水生态处理设计_程果锋
- 安之
-
1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9-12-29 22:48:02
文档简介:
海水对虾养殖塘排放废水生态处理设计程果锋1,刘 晃1,2,吴 凡1(1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摘要:针对海水对虾养殖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悬浮颗粒物和氨氮的去除,构建了排水沟中沉淀及大型海藻吸附、贝藻协同净化和人工红树林湿地深度净化的生态处理工艺路线,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各处理单元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总结,得到一组相对较切合实际的设计参数和计算公式。关键词:对虾养殖;废水处理;大型藻类;滤食贝类;红树林湿地中图分类号:S96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80(2010)05-13-06收稿日期:2010-07-23;修回日期:2010-10-09作者简介:程果锋(1981—),男,环境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排放废水的净化处理技术研究。E-mail:chengguofeng@fmiri.ac.cn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46) 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集约化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含有较高浓度悬浮物和氮磷营养盐的养殖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海中,可能加剧近海的富营养化,严重时甚至引发赤潮[1]。目前,国内针对海水对虾养殖塘排放废水处理的实际工程案例还比较少见[2],已经开展的研究包括:使用江蓠、石莼等[3-4]吸收水中N、P等溶解盐;利用牡蛎、扇贝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藻和细菌[5-6];利用贝藻组合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营养盐[7];构建红树林—水产种养殖系统也取得一定成果[8-9]。Jones等[10]研究了一种包括沉淀、贝类过滤、大型藻类吸收的综合处理虾塘排放废水的方法,但该工艺将沉淀、贝类过滤和藻类吸附3个阶段分开,每个阶段均需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和较大处理面积,在中国难以实际应用。本文针对对虾排放废水中悬浮物和氨氮的去除进行工程设计。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对虾养殖场位于广西北部湾沿海,现有对虾养殖塘约13.0hm2,塘中水深保持在1.8m左右,虾苗投放密度40尾/m2,一年2~3茬。日平均换水率为3%~5%,当虾塘换水时,含有大量悬浮物、微藻和溶解性氮、磷等营养盐的养殖废水从对虾养殖池底排出,未经处理就由排水沟外排入海。排水口附近有少量红树林湿地。该养殖场日平均换水率以5%计,日平均排水量为487m3/h。排放废水中悬浮颗粒物(TSS)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