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镀三废处理的历史教训与膜分离实质讨论_袁诗璞
- 安之
-
6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1-02 22:21:10
文档简介:
2010年12月涂 装 与 电 镀收稿日期:2010—10—20作者简介:袁诗璞(1944- ),男,四川成都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镀技术工作,发表论文百余篇。专家论坛我国电镀三废处理的历史教训与膜分离实质讨论袁诗璞(成都市机投镇会所花园A3-02-202,四川成都,610045)摘 要 总结了我国电镀三废处理的历史教训,讨论了膜分离技术的实质,认为没有任何处理方法能实现电镀废水的真正的零排放。关键词 电镀三废;膜分离;零排放 1 我与电镀行业结缘1967年从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真空化学专业毕业后,去山东胶县军垦农场锻炼。1970年展转进入电子工业部708厂。因近视,不能当车工、电工等,想分我到子弟校教书。我是宁可与天奋斗,与地奋斗,而不愿与人奋斗的人,第二天找到驻厂军代表,说这是违反政策的分配:我是从旧学校毕业的旧知识分子,尚未接受好工农兵的再教育,我怎么能用旧思想去教育祖国的花朵呢?军代表无言以对。劳资科长问我能干什么呢?答:电镀抛光都可以,于是我被分配到表面处理车间电镀组当了3年电镀操作工人。以后则是工艺员、车间技术副主任、车间主任。后来辞官不干成为二线中干。1992年预感中小国营企业会垮,坚决辞职下河(不是下海),先后在几个企业技术打工,至无力呆在第一线为止。就这样与电镀结缘终生。708厂是生产非标准无线电专用设备的工厂,电镀的镀种较全,工件小如针、大的镀槽都放不进去。从实践中学到了非一般电镀厂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我是一个不愿虚度年华的人,几年后在本地区技术上小有名气,参与发起组织了成都表面处理研究会。从步入电镀之日起,就有两点深刻体会:其一,电镀是一门对员工有毒有害的作业,国家在最困难时期,也给以劳保特殊待遇;表面处理工人连续操作8年以上可提前退休。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善待员工。这一观念一直延伸到以后协助私营企业搞管理。其二,电镀是会产生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作业,电镀工作者负有比其它行业更重的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因此在刻苦学习工艺技术与企业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刻苦学习电镀三废方面的知识与治理实践。上世纪70年代,我与本厂另2名技术人员一起,去贵州0八三基地参与了蒋宇侨先生主持的无氰、低铬电镀技术集中攻关活动。回厂后,与同事们一起努力,708厂电镀在本地区率先实现电镀的全无氰、低铬化。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四川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