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应用于脱氮技术的分析_陈霞
- 安之
-
3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1-11 10:50:49
文档简介:
242 给水排水 Vol.37 增刊 2011人工湿地应用于脱氮技术的分析陈 霞(天津冶金规划设计院,天津 300203) 摘要 近年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关注,其技术投资少、操作简单,出水可回用于景观用水、绿地浇洒等,而且通过在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又能改善和美化环境。综述了人工湿地技术的脱氮机理,并对影响湿地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 水生植物 影响因素 随着工业和城市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种类都快速增加,尤其污水中氮、磷成分的提高,使得水体在超负荷运行下失去平衡,水体逐渐恶化而发臭、发黑。滇池、太湖、巢湖等湖泊,黄河、松花江、辽河等河流污染以及城市中多条受污染的河道,都是水体严重受污染的体现。人工湿地技术的出现,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一部分通过组织和根毛传输到湿地中,在根毛周围形成好氧区域,而远离根毛区域部分呈现缺氧状态,更远区域则处于厌氧状态[1],这种植物生长形态正利于人工湿地中微生物作用去除污水氮的含量,并因该技术较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2],使得城市水处理技术在脱氮上取得新的突破。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和丹麦就最早掀起了人工湿地研究和应用热潮,随后英国的Stesern Trene水公司也极力发展,现在已有100余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我国的人工湿地技术发展比较晚,于1990年7月在我国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水处理工程———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3]随后全国各地都开始研究、应用和发展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以及不同污水特性的人工湿地技术。1 人工湿地脱氮机理污水中氮含量主要包括: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有机氮(尿素、氨基酸、蛋白质)。氮在湿地系统中呈现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污水中有机物在氨化菌作用下转化为氨氮,然后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最后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一部分转化氮气排入大气,另一部分转化为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以无机盐形式作为湿地中水生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合成植物蛋白质。而植物作用主要通过根系以及湿地中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吸附、吸收和代谢作用,水体中较大不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溶性含氮有机物颗粒经沉降过滤被填料或植物截表2 厂界恶臭气体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