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花岗岩微晶玻璃的制造及技术关键的探讨:仿花钢岩微晶玻璃的制造工艺
- today
-
4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1-11 20:18:31
文档简介:
·22·做友痴,弓狍巷,仿花岗岩微晶玻璃的制造及技术关键的探讨绪言——仿花岗岩微晶玻璃的制造工艺刘军章(山东省淄博张店鹤呜色釉料厂255000)本世纪6o年代后期,微晶玻璃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具优异性能的微晶玻璃制品开始工业化生产,一些国家的科研专家开始研究开发微晶玻璃饰面材料,如前苏联开发成功的“矿渣微晶玻璃,捷克斯洛伐克以玄武岩作原料生产的“人造玄武岩”和美国开发成功的“人造蛋白石”等等。所有这些制品其理化性能都远优于天然石材,但没有天然石材那漂亮的外观花纹,很难作为天然石材的理想替代品。到了70年代,日本电器硝子株式会社的科学家率先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出了具天然大理石外观且性能远优于天然石材的“结晶化玻璃大理石”,并于1974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商品命名为“新型玻璃大理石(Neoparies)”。我国于1982年开始研究“结晶化玻璃大理石”,次年就研究成功了具花岗岩外观的“仿花岗岩微晶玻璃”,但在进行工业化试生产过程中,因气泡和变形缺陷无法解决,成品率极低,技术推广和产品商品化就此搁浅了。1994年南方某厂投资近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年产4o万的生产线,他们经过近半年试生产,也同样遇到了气泡问题无法解决而造成成品率投低,我们对过去的技术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讨论,认为气泡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点:1)玻璃熔化不完全,残存有未排除之气泡,在二次烧结过程中膨胀形成。2)玻璃料水淬及淬碎料处理过程中混入的吸附,rv..iT17;水及杂质所为。3)由于热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烧结过程中板材表面先受热熔融,将气体封接在板材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料粘度的降低,气泡浮向表面造成缺陷。我们借助高温显微镜证实气泡也确实是由上述第二、三点原因造成的,遂产生了这样一个设想:如果有一种掭加剂即具有吸收气体的作用或者具较小粘度和表面张力又能在烧结过程中使气泡顺利排出,问题不就解决了吗?1994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课题小组,集中对以下技术课题时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研制出了仿花岗岩微晶玻璃消泡剂,基本解决了气泡问题。2)成功地开发了仿花岗岩微晶玻璃渗透着色剂,大大丰富了仿花岗岩微晶玻璃的颜色品种。要想得到不同颜色的产品仅熔制一种白色料加适量的着色剂即可,无需因频繁更换熔窑中的玻璃料而造成浪费。3)分别采用黄河淤沙、废玻璃、金矿尾砂、锑矿尾砂和铝厂赤泥作主要原料研制出了理想的仿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