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污托邦&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 >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研究进展_关伟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研究进展_关伟

  • 安之
  • 5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1-12 21:45:47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下载券 0 个,已有5人购买

免费阅读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下载券 1 个,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2009-02-2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减轻巢湖富营养化项目Ⅱ期”(2008DFA91310)。 作者简介:关伟(1977-),男,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工程师,从事生态工程及污染生态学研究。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研究进展关 伟,肖 莆,周晓铁,丁 春(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污水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61)摘 要:简要介绍了人工温地脱氮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脱氮、氮的挥发、氨化作用、基质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并讨论了影响脱氮效率的因素,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脱氮机理的研究和优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人工湿地:脱氮;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09)04-0013-04  人工湿地系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工程技术手段。它是由填料(原位土壤或人工填料)、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和附着与悬浮在二者上的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中污水被人为投配到常处于淹没状态、生长有水生植物的填料中。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填料、耐水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被去除。它被视为低成本及最小费用维护的系统,并能减少废水和雨水排入天然水体造成的影响[1]。首例采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实验是在1953年由德国MaxPlanck研究所开展的[2]。他在研究中发现芦苇能有效地去除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通过筛选,发现芦苇对磷的净化效果最好。20世纪60年代末,Seidel和Kickuth合作并由Kickuth于1972年提出根区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掀起了人工湿地研究与应用热潮。其中第一个完整的人工湿地的试验始于1974年,在德国的Othfrensen进行的。目前人工湿地已经作为一种低投入、高效率、易维护的生态工程设施在世界各地广泛地应用。对氮元素的去除是人工湿地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近年来,关于人工湿地系统中脱氮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蓬勃的开展。1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1.1 脱氮机理(1)水生植物的吸收。污水中无机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湿地植物可直接吸收氨氮与硝氮作为营养物质并参与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合成植物蛋白质等有机氮,通过植物的收割从污水和湿地系统中去除。T

安之
安之
  • 13555

    文档
  • 7164.45

    金币
Ta的主页 发私信

13555篇文档

评论

发表评论
< /4 > 付费下载 下载券 1 个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污托邦&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35071号-2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