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氧生物膜法修复微污染水源的机理研究_肖羽堂
- 安之
-
3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1-15 16:13:02
文档简介:
第14卷第6期2005年11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YangtzeBasin Vol.14No.6Nov.2005 文章编号:1004-8227(2005)06-0796-05富氧生物膜法修复微污染水源的机理研究肖羽堂,赵美姿,高立杰(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摘 要:采用弹性立体填料、微孔曝气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上海市受污染的川杨河水,生物填料在进水氨氮浓度2.6~3.1mg/L和水温20℃~22℃下,7d自然挂膜培养成功,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生化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根据生物膜厚度和其除污染效率,适时适度冲洗填料和排除池底积泥,以防止好氧生物膜出现厌氧运行状况和影响除污染效果。在川杨河水源水质浊度90~300NTU、NH+4-N0.5~10.0mg/L、CODMn4.0~10.8mg/L、污染指数为2~8及生物修复工艺HRT为1.3h、DO为7.5~10.2mg/L、g/w为0.5/1的正常运行条件下,观察到膜上的生物相丰富,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是好氧的异养菌和自养菌。生物膜较薄,一般厚度为0.09~0.13mm,在原水污染物氨氮浓度较低,曝气充足,水中溶解氧浓度高,好氧生物膜传质阻力小、速度快,污染物氨氮的生物降解速率很快,只需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就能达到很高的氨氮去除率。微孔曝气气液传质充分,水中溶解氧充足,膜内无厌氧层存在。好氧生物膜内处于完全的好氧状态,硝化反应比较完全。污染的去除主要是填料上的好氧生物膜在起作用。关键词:水源;微污染;生物修复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水资源环境普遍受到污染,许多水源原水水质仅为Ⅳ、Ⅴ类水体标准,不适合作饮用水源[1]。采用生物修复水环境技术,使污染的水资源环境得到改善和原水水质恢复,再作为生活用水水源,是近年来国内外环保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2~4]。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近年来生物修复污染水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4~6],采用新型高效经济的国产弹性立体填料、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上海市受污染的川杨河水,探讨了该生物氧化法在富氧条件下修复水体的除污染作用,为受污染水源生物修复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 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1.1 工艺设计与运行参数生化池设计水量25000m3/d,池体分成2组,每组2格,每格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