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氨氮污水处理之电化学氧化法
- 帅
-
3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1-21 13:25:23
文档简介:
将氯气或者次氯酸钠通入污水中将其中的氨氮氧化成氮气的方法叫做折点氯化法。法氯气在水中不仅会溶解还会发生反应,当氯气通入污水中达到一定剂量时水中游离氯的含量有一最低值,此时能够将氨氮完全降解。当氯气加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增大而对去除效果没有改变,这个能达到最好去除效果而又不造成氯气浪费的最佳剂量点就是折点。依据“折点氯化”反应机理,活性氯与氨氮的具体反应如下列公式。此外,活性氯与氨氮的反应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副反应的发生,如析氧反应、析氢反应以及消耗活性氯的反应等,如下列公式。2.1.2.2氨氮废水不含氯离子时,氨氮主要是被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而去除。羟基自由基可以由水或OH(-碱性条件下)在阳极氧化产生,其电极反应如下:羟基自由基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其氧化电极电位高达2.8V(vs.SHE),分别比H2O2的1.76V和O3的2.07V高59%和35%,也比其它一些常用的强氧化剂如KMnO4、Cl2和ClO2的氧化电极电位高。同时,羟基自由基的电子亲和能力为569.3KJ,具有很高的电负性或亲电性,能够对氨氮进行有效的氧化。氨氮可以被羟基自由基氧化为氮气和水。2.2、实验装置。本次实验的主要仪器装置一览表见2。2.3、实验方法。实验原水采用模拟氨氮污水,每次实验用水量为1L,采用硫酸铵配制模拟氨氮污染液,浓度为为8mg/L(以NH4计)。氨氮的测定采用《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pH的测定使用酸度计。根据正交实验表3进行各组实验。2.4、实验步骤。以1号实验为例。a.用硫酸铵配制8mg/L的模拟氨氮污水,倒入电解槽中)。b.添加0.825g氯化钠(500mg/LCl-),调节pH=5。c.安装电极板至电解槽两侧,连接电线至直流稳压电源。d.设置稳压直流电源的电流为0.5A,打开电源并记录开始时间点解时间为15min。e.电解结束后,测试水样的pH,并取样测试氨氮含量,记录结果。f.调整参数,重复a-e,进行下一组实验。3、实验结果与讨论3.1、试探性实验结果及分析。氯离子浓度和氨氮去除的关系。在做正交实验之前,对氯离子的添加量做了一组试探性实验。实验结果如见表5。初始氨氮浓度8.96mg/L,电流密度5mA/cm2,极板间距10cm,电解时间30min,pH=5.68实验表明,氯离子含量对氨氮的去除具有重要的意义。氯离子浓度<400mg/L时,氨氮含量不降反增,其原因初步分析如下:氯离子含量过低,电解液中主要反应为式(15),次要反应为(16)和(17)。此时,大量水被电解,仅有极少部分氯气生成,用以氧化氨氮。也就是说,电解水的量大于氨氮的处理量,造成了氨氮被“浓缩”,含量不降反增。当氯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主要反应为(16)和17),此时有足够的氯气溶解于水氧化氨氮。从这点来说,氯离子浓度越高,处理效果越好。但氯离子浓度过高,则会导致电流效率低下、能源浪费的问题,甚至会有氯气逸出,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应当合理控制氯离子浓度,原则是在保障氨氮去除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氯离子浓度。3.2、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结果见表6。从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中我们可以确定各因子对氨氮去除效果的主次顺序为:时间、氯离子浓度、pH、电流密度、极板类型。最优水平组合为pH=7,电解时间为90min,氯离子浓度为2000mg/L,电流密度为20mA/cm2,电极板组合为铱钽钛板-316不锈钢。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电解时间越长、氯离子浓度越高、电流密度越大,处理的效果越好。但是也应该注意,电解时间过长和电流密度过高,会造成电流效率低下、能耗高的问题;氯离子浓度过高有可能会使过量的氯气逸出,造成安全隐患4、结论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可以确定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能够将、出水氨氮含量减少至0.2mg/L及其以下。阳极材料需要选用贵重金属涂层钛电极,阴极可以选用防腐蚀性能较好的316不锈钢板。作者:宛世昊,吴勇,古腾,王正,韩莉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