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 海之魂
-
6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1-22 11:58:45
文档简介:
第25卷第3期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Vol.25,No.32014年9月JournalofGeologicalHazardsandEnvironmentPreservationSeptember2014文章编号:1006-4362(2014)03-0083-05收稿日期:2013-11-22改回日期:2014-04-17某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郑立博,李阳,王少龙,张凯(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蚌埠233000)摘要:采用地下水模拟系统软件GMS6.0,建立评价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地下水流模拟,直观地反映并预测出开采条件下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态。关键词:水源地;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伴随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显著,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日趋下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水源水质的要求亦随之提高,因此,对水源地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是指在连续干旱年份及污染事故突发、现有供水水源地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为解决城镇生产及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而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有一定开采周期的临时供水水源地。建立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不仅践行了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指示精神,而且对于缓解城市缺水,提高城市居民饮水质量,保护地下水水源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饮水紧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1应急水源地概况应急水源地位于淮河北岸,淮河与其支流北淝河之间,与本市市区距离3km,取水对象为中深层承压水,与现状水源(地表水)无直接水力联系。本应急水源地的选取主要考虑了包含应急供水量、水质、可汲取性、供水周期和水源地安全等几大因素。2水文地质条件2.1地下水含水类型及富水性区内地下水含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埋藏条件和水力性质的差异,松散岩类孔隙水可进一步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广泛分布全区,储存在由第四系(Q)松散土体组成的含水层组中,已有的钻探资料显示:剖面上松散岩层厚度在10~250m不等,沉积物粗细相间,韵律明显,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含水层。平面上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沉积厚度逐渐增大的特点。2.1.1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广泛分布,储存在浅层含水层组中,浅层含水层组由第四系的全新统组成,其水力性质属孔隙潜水。浅层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小于20m,一般由1~2个较稳定的含水层构成,含水层总厚度一般在5~10m,岩性以粉土、粉砂、粉细砂为主。浅层地下水易于开采、成本低、开采的效益比大,是评价区广大农村生活用水、部分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的主要供水水源。静水位埋深一般0.5~3.0m,单井涌水量一般100~500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5g/l。地下水质量一般符合Ⅰ~Ⅲ类水的质量标准(GB/T14848-93),局部受生活污染、工业污染严重,丧失饮用功能。2.1.2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储存在深层含水层组中,含水层组由第四系更新统组成,其水力性质属孔隙承压水,是评价区规划和应急的供水水源。含水层埋藏深度大于20m,一般由2~3个含水层构成,含水层总厚度一般大于10m,由南向北含水层的层数增加,厚度增大。岩性以粉砂、粉细砂、中细砂为主。深层地下水开采成本较高,现状是评价区部分城镇生活和部分工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水位埋深一般0.6~2.0m,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1000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a·Na型,矿化度一般0.5~1.0g/l,地下水质量一般符合Ⅰ~Ⅲ类水的质量标准(GB/T14848-93)。表1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简表Table1Groundwatertypesandwaterquantity地下水类型地层岩性地层代号主要含水层岩性富水程度涌水量/m3·d-1主要分布地区松散岩类孔隙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Q4Q3、Q2、Q1中细砂粉细砂粉土、粉砂中粗砂中细砂较丰富中等贫乏丰富较丰富500~1000100~500<1001000~3000;局部>3000500~1000古河道地带广泛分布全区埋深20m以浅古河道地带,埋深大于20m广泛分布全区,埋深大于20m2.2地下水水力联系2.2.1一含与二含评价区第一含水层与第二含水层之间,两含水层间的粘性土(弱透水层)厚度一般为5~10m,局部厚15m左右,个别地段存在天窗,为粉质砂土相连,因而评价区一含二含水力联系不密切甚至微弱,仅局部天窗处偶有水力联系。2.2.2二含与三含评价区第二含水层与第三含水层之间,两含水岩组之间南部的粘性土厚度较薄,一般小于5m,局部粘性土缺失,砂层相连通,水力联系密切;北部粘性土略有增厚,一般不超过10m,由于结构较致密,水力联系较微弱。2.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