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与离心泵及其他容积泵的优势
- 海之魂
-
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03 12:08:24
文档简介:
636420146年第期技术创新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纯17-1块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试验区地质特征及开发状况差异明显:①储层岩性复杂多样;②储层物性差异大;③单井液量差异大;④吸水能力差异大;⑤目前含水差异大。第二,试验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难点:①Ⅰ类层(纯1-纯2):高采出程度、高含水;②Ⅱ类层(纯3-纯5):物性差、差异大、隔层薄、注水压力高。为此,在试验区块地质特征、开采状况及剩余油分布深入研究及精细描述基础上,针对Ⅰ、Ⅱ类油藏不同特征,开展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最终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为今后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提供经验。纯17-1块主力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纵向上划分为5个砂层组(纯1-5),油藏埋深2350m,平均空气渗透率47×10μm,含油面积1.89km,油层有效厚度14.3m,石油地质储量233×10t,油藏原始地层温度102℃,地层原油粘度3.75mPa.s,地层水矿化度30000mg/L。该块于1965年5月投产,1974年1月开始注水,历经弹性开发阶段、试注开发阶段、注水开发阶段以及注采调整阶段,至今已有46年多的开发历程,目前综合含水62.0%,累产油65.8×10t,采出程度仅为24.7%,仍具有很大调整挖潜的潜力。纯17-1块纯1、纯2砂组渗透率较高,纯5渗透率较差,渗透率级差高达10.48,储层非均质严重,突进系数高达2.48,高渗层严重影响低渗层。为减少开发过程中的层间干扰,需对纯17-1块进行细分层系开发。按储层分布、渗透率级差、地质储量等因素对纯1-5合采、纯1-2+纯3-5两套层系、纯1-3+纯4-5两套层系3种层系组合方式进行了优化。纯1-2层系采用五点法井网采收率最高。对纯3-5层系的地质特点,分别设计了正方形井网、矩形井网、菱形反九点井网、正方形+矩形4种井网形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纯3-5层系采用正方形+矩形井网时水驱采收率最高。油价为60$/bbl时,采用交汇法计算纯1-2层系、纯3-5层系的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7.2ha/well、6.0ha/well,经济最佳井网密度17.0ha/well、16.5ha/well,折合五点井网的经济极限注采井距为268m、折合矩形井网的经济极限注采井距为218m。根据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成果,计算了该块纯3-5层系各砂组技术极限控制半径:纯3砂组为130m;纯4砂组为113m;纯5砂组为70m。纯1-2层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353×500m井距水驱采收率最高。按照5砂组技术极限井距140m设计了340×340m+340×280m的正方形+矩形井网。油价为60$/bbl时,根据图版计算得到纯1-2层系实施化学驱油井经济极限初产为3.29t/d、经济极限累油为4098t。纯3-5层系实施差异储层改造油井经济极限初产为3.77t/d、经济极限累油为4699t。(1)调驱粘度技术界限。利用数模手段,计算了调驱粘度技术界限。依据采收率增加幅度,合理粘度比应大于0.54,纯1-2地下原油粘度4.3mPa.s,对应注入液粘度2.6mPa.s。考虑到经济成本,50美元下极限提高采收率3.3%,对应粘度比0.8,驱替液粘度为3.5mPa.s。因此,得到调驱合理粘度技术界限≥2.6mPa.s,经济政策界限≥3.5mPa.s。(2)低渗透油藏注聚用渗透率范围界定。注入试验发现,在渗透率为50~100×10μm时,超高分子量聚合物(1500mg/L,粘度12.6mPa.s)都可正常注入。因此,界定低渗透油藏注聚用渗透率≥50×10μm,在纯17-1的纯1-2组进行聚合物驱是可行的。(3)低渗油藏活性剂增注适用洗油率范围的界定。室内物模实验表明,活性剂的降压幅度与洗油率成正比,当洗油率≥40%时,压降≥30%,满足对活性剂增注降压的要求。一般来讲,目前低渗增注用活性剂适用洗油率≥40%。对纯1-2层系实施化学驱后,15年末较水驱累增油6.76×104t,比水驱提高采收率5.4%。与目前井网相比,井网调整实施化学驱方案可提高采收率8.5%。1区块地质概况及开发简史2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3差异开发方案-32244-32-322.1合理层系划分2.2井网形式优化2.3井距优化2.4经济极限初产、累产2.5化学驱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