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峡库区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研究
- 11408945
-
1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13 09:44:16
文档简介:
三峡库区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研究肖海文余秋阳翟俊张勤张盛莉王帅(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摘要针对三峡库区城镇存在的各项水污染问题和需求,提出相应的关键技术。考虑不同类型库区城镇的水污染特征、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各项关键技术的协同作用,将各项技术分类、汇总,集成了大型山地城市排水系统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作用技术体系、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安全运行与功能提升技术体系和三峡库区小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三个技术子体系,最终形成三峡库区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可为三峡库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部署和总体规划、决策提供支持,也可为库区各类具体水污染控制问题提供相应的关键技术与指导。关键词三峡库区技术体系山地城市水污染控制1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问题解析和技术集成的方法三峡成库后,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居高不下,小城镇和农村污染也日益加剧,水环境质量出现下降趋势,库区水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目前,三峡库区大型山地城市、中小型城市和小城镇的水环境问题由于人口、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5—006)。库区内大型山地城市重庆主城、万州、涪陵主要存在的水环境问题为:①排水管网布置复杂、体量大,有害气体和地质灾害引起的管网安全问题突出,一旦发生事故负面影响大;②大型山地城市雨洪安全问题突出,面源污染在总污染负荷中所占比重大;③所排放的城镇污水在整个三峡库区所占比重最大,污水处理厂急需提标改造。三峡库区的中小城市指除上述三个大型城市以外的其他县级以上城市。这些中小城市的城市水污图6分散处理设备样机能化优选提供了支撑;同线合建分流式新型双层城镇排水系统示范工程1.1km,解决了三峡库区山地小城镇排水系统建设经济水平较低、地下空间有限、管道误接、初期雨水污染等问题;山地小城镇污水自然跌水曝气下水道处理示范工程规模1200m3/d,集污水输送与净化为一体,无能耗的跌水充氧,简易高效。(2)在武隆仙女山镇、垫江澄溪镇、九龙坡白市驿镇建成规模1200l500m。/d的污水竖流式/复合式/序批式人工湿地及组合式生物/生态协同处理示范工程4项,解决了传统人工湿地复氧能力低、处18给水排水Vo1.39No.22013理效能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为山地小城镇污水高效生态处理提供了支持。(3)污泥原位生物解偶联减量技术,解决了现有生物解偶联污泥减量工艺流程长、污泥回流能耗高、运行管理复杂,以及污泥减量与生物除磷的矛盾等问题;污泥快速固化处理技术,解决了现有固化技术养护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固化体增容比大、处理成本高,以及低温条件下效能低等问题,为小城镇的污泥处理提供了经济适用技术。(4)一体化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压力管式污水处理、一体化厌氧/好氧/物化处理设备经济高效,为山地小城镇污水分散处理提供了支撑。&E-mail:zhoujiantt@126.COn~l收稿日期:2012一O1—02染控制与治理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污水处理厂受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初期雨水等冲击负荷影响,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设计标准低,提标改造技术需求迫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等。三峡库区小城镇水污染治理方面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山地小城镇地形复杂,排水体制混乱,排水管网建设难度大;②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匮乏。针对上述三峡库区城镇存在的各项水污染问题和需求,结合水专项“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及示范工程运行成效,提出了相应的各项关键技术。考虑不同类型库区城镇的水污染特征、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各项关键技术的协同作用,按上述区域划分,将各项技术分类、汇总,集成了大型山地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技术体系三个子体系,最终形成三峡库区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可为三峡库区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总体部署以及库区各类城镇(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为库区各类具体水污染控制问题提供相应的关键技术和指导。2技术体系构成三峡库区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由大型山地城市排水系统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作用技术体系、中小城市污区小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三个技术子体系组成。第二层次针对第一层次的区域污染特征归类,将三个子技术体系中的各项关键技术组合而成相应的技术组。第三层次则是针对各具体污染控制或治理问题的各项关键技术点。三峡库区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的构成示意与框图分别见图1和图2。3主要技术集成与所解决的环境问题3.1大型山地城市排水系统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作用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针对不同类型城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