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污托邦&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 > 2.0万m_3_d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超标技术诊断及达标修复方案_冯璐

2.0万m_3_d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超标技术诊断及达标修复方案_冯璐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下载券 0 个,已有2人购买

免费阅读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下载券 1 个,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2.0万m3/d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超标技术诊断及达标修复方案□冯璐【内容摘要】本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工艺采用浮动填料生化处理+人工构筑湿地技术,以人工构筑湿地为主要处理手段,以初步的生化处理为预处理手段。工程投入使用后针对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和设备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规模为2.0万吨/天。本文针对出水氨氮时常超标问题,根据工程设施分析、污水生物相分析结果制定修复方案。【关键词】污水处理厂;A2/O生化处理;技术诊断【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编号:LSHYY1620)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冯璐(1982.10~),女,辽宁锦州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分析一、工程概况污水处理工程规模2.0万m3/d。设计流量22000m3/d=916m3/h,污泥回流比R=50%,污泥回流量11000m3/d=458m3/h,剩余污泥量220m3/d(含水率99.4%),湿泥量6.6t/d(含水率80%)。本工程采用“预处理+A2/O生化处理+二氧化氯消毒”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综合生化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从现状进水情况看,进水CODcr较设计值低,NH3-N较高,且不稳定。表1升级改造后水质指标指标CODcr(mg/L)BOD5(mg/L)SS(mg/L)NH3-N(mg/L)TN(mg/L)TP(mg/L)进水35016022035503.0出水≤60≤20≤20≤8(15)≤20≤1.0去除率%82.987.590.977.16066.7表2实际进出水水质指标指标CODcr(mg/L)BOD5(mg/L)SS(mg/L)NH3-N(mg/L)TN(mg/L)TP(mg/L)进水140~250-30~8020~45--现状出水17~50-﹤2020~37--目标出水60(50)20(10)20(10)8(5)20(15)1.0(0.5)二、技术诊断(一)工程设施分析。现场调查发现,污水厂运行时,新旧两个生化系统出水经分配井混合后进入二沉池,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混合后进入污泥回流泵房,外回流污泥再经泵送至两个生化系统。由于两个生化系统的总HRT不同,实际就意味着负荷分配不均衡,且各系统内厌氧、缺氧、好氧各段的HRT比例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活性污泥菌群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习性,从而降低其去除污染物的效率,特别会影响脱氮菌的生长和数量,削弱硝化及反硝化作用,造成系统脱除氨氮能力减弱。(二)污水生物相分析。取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在实验室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成熟的菌胶团、原生生物、钟虫等生物。由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出现较多丝状菌,推断出现污泥膨胀的状况,说明营养状况或运行条件不佳;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残体,说明微生物活性不高。(三)微生物学实验。通过微生物学实验,对硝化菌、聚磷菌等的数量及降解效率等指标分析,以确认有效菌(脱氮菌,聚磷菌等)的数量,判断只靠原水系统内的生物能否满足出水达标。由测试结果显示存在5.48%的丝状菌,它们的出现暗示着系统中污泥膨胀现象的存在,说明曝气池中营养状况和运行条件不佳。高通量测序结果并没有检测到自养硝化菌的存在,而自养型硝化细菌是生物脱氮过程中起硝化作用的主要菌群,所以导致系统脱氮效果较差[1~3]。三、修复方案(一)控制进水水量与水质。该水厂并无超负荷运行能力,建议控制进水水量,尤其应控制印染类高浓度氨氮废水直接进入生化系统。适当补充碳源,调节C/N值。(二)调控工艺关键点。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对工艺关键点进行重点调控,拟定:一是调整新旧两套生化系统进水量和污泥内回流点,尽可能保证两套生化系统污泥菌群生物习性一致,如果可能对生化池进行分区改造。二是建议对污泥外回流管路进行改造,保证两座二沉池污泥负荷均衡和排泥畅通。三是调整污泥回流及排泥时间,控制污泥回流比:70%~90%。四是调整好氧池曝气量,控制溶解氧2~3mg/L。五是调整生化池污泥浓度,控制在3000~3500mg/L。六是控制曝气池pH在8左右。(三)投加高效复合菌,强化生物处理效果。采用生物倍增扩培技术,对高效脱氮复合菌种进行扩培,扩培的种泥液用槽车运至污水厂后,从生化池污泥回流渠投加入生化系统,投加菌种液400m3,配置微量元素(可能尚需碳源)混合基4000kg,分15~20次加入系统。(四)专业人员现场调试指导。调派实验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驻现场指挥调试,调整工艺控制参数,循序渐进地将工艺控制点调整到最佳目标值。【参考文献】[1]蒋进元,陈梅娟,赵鑫,周岳溪,刘鸿亮.好氧活性污泥中自养硝化细菌分离方法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12:2653~2656[2]雷禹,吴定心,梁运祥.一株自养硝化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3628~

评论

发表评论
< /1 > 付费下载 下载券 1 个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污托邦&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35071号-2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