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降低管网漏失率提高供水效益
- 海之魂
-
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20 10:32:15
文档简介:
价值工程价值工程0引言为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的问题,原国家建设部2002年制定出台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根据该标准,除了非本企业的障碍外,漏水修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明漏自报漏之时起、暗漏自检漏人员正式转单报修之时起,90%以上的漏水次数应在24小时内修复;突发性爆管、折断事故应在报漏之时起,4小时内止水并开始抢修。在管网管理方面,供水企业必须及时详细掌握管网现状资料,应建立完整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并应逐步建立管网信息系统。并且,供水企业应按计划作好管网改造工作,对DN≥75的管道,每年应安排不小于管道总长的1%进行改造;对DN≥50的支管,每年应安排不小于管道总长的2%进行改造。那么如何才能降低管网漏失率从而提高供水效益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1提高管道设计和施工质量1.1管材的选用在设计供水管道时,应推广使用球墨铸铁管,因该管强度及韧性指标好于普通铸铁管;管径小于100mm时,则可采用PVC、PPR等管材。1.2接口形式采用柔性接口即橡胶圈接口,因为橡胶圈有一个弹性量,可避免管道不均匀沉降及微小变形时对管道的损坏。1.3施工工艺要求①管道基础。管沟底部要平整,不得凸凹不平、含有石块等,应铺垫好的粘土或石粉并夯实;砌筑阀门井时,管子上部要有空隙,避免井壁沉降压坏管道。②支墩的设置。支墩背后的土应为原土,若有空隙要用相同的土填实;柔性接口的三通、弯头处,必要时用钢丝绳拉紧,以免产生位移;在水压试验时密切注意有关接口的移动情况。③回填。回填土不得含有石块等硬物,尤其是管道两侧应严格把关,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90%以上。④试压。管道竣工后必须按规范进行水压试验,并由技术、营业部门相关人员签字认可。1.4加强老管网更新改造对老管网进行大规模改造,降低管网损失率。实施旧管网、无内防腐措施管道的改造,借城市或社区改造的契机,废除旧管敷设新管,同时积极推广新型管材,加强管道施工监控,提高管道施工质量,提高管网的可靠性。①结合城市建设,用球墨铸铁替换普通铸铁管,用PPR、PVC等新型管材替换镀锌管。②对使用期限超过50年或严重老化的管道,全部进行更新改造。③针对管网存在的问题,加快旧管网的技术改造和信息管理,成立专业供水管网维护与巡查队伍,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现有地区供水管网进行探查,绘制出较为详细的管网布置图,收集详尽的管网管道、设施等基础资料,建立计算机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1.5加强管网巡查和检测工作①巡查。巡查是发现管网漏损的主要措施,应建立巡查制度,供水管网应每月巡查一遍,重点区域和路段应一周巡查一遍,并做好巡查记录。②测漏。配备专门人员经过技术培训或请专业测漏队伍,采取听音棒、检漏仪等技术手段对管网进行检漏。也可以采取区域装表法进行分析判断查漏。2加强各项管理工作2.1制定年度供销差率控制目标供水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供销差率控制目标,目标既不要过低,也不要过高,以确保完成为宜。2.2建立奖惩制度供水企业一般应与责任部门订立奖惩协议,把企业的供销差率目标,作为对该部门考核的指标,做到奖罚分明,避免推卸责任现象,企业只对该部门考核,由该部门监督其他部门工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事业心、责任感。严格的奖惩制度,是从根本上杜绝人情水的有效办法。2.3加强消防用水管理对于消防用水,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装表计量的方式,与消防部门签订协议,纳入政府财政公共支出预算,根据用水量缴纳水费。②消防部门应建立用水登记制度,定期向供水企业提供用水量数据。③杜绝利用消防设施乱用水或盗水现象。2.4加强水表管理水表前采用专用防盗阀门,水表可安装专用铅封。对水表实行动态管理,发现用水量降低时应认真进行观察和分析,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计量的准确。2.5加强供水调度管理在供水管网上安装测压点,根据各区域的压力、流量参数合理调度出厂水的压力,使供水压力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管网压力过高,而产生爆管现象。几年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城阳区自来水公司的供销差率由2001年的26%降到15%,既节约了大量的水源,又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吴浩,李景辉.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J].给水排水,1999,(01).[2]赵洁.城市供水管网泄漏报警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3]肖建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原因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2).[4]梁刚.水管网检漏方法及技术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5]李霞.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定位及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6]邢英行.城市供水管网检漏与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7]吴勇.防止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方法[J].安徽科技,1999,(10).[8]白健生,王恩祥.天津市供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