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新技术研究进展
- zd
-
1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26 15:10:01
文档简介:
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新技术研究进展谢崇义,李国忠,夏明堂,吴金兰(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关键词: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为了使中药制剂减少体积,提高其有效成分含量和药物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满足临床用药的目的,需要对中药的粗提取液进行纯化精制。对中药粗提取液进行纯化精制的过程,也就是除去杂质,把有效成分分离获取的过程。以往的纯化精制方法多为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随着对中药制剂研究的深入,这些纯化精制方法显示出不足,为此有关学者将相关学科如新材料学、分子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与对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技术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了一些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新技术,如大孔树脂吸附法、膜过滤法、澄清剂法和离心法等,为中药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1大孔树脂吸附法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交换复合物,由于范德华力或氢健的作用具有吸附性,对中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皂苷及其他一些苷类成分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由于大孔吸附树脂能从水溶液中有选择的吸附有机物,因而近年来许多学者将大孔吸附树脂应用到中药成分的纯化精制,除胡军等[1]报道的27种中药成分外,还有栀子苷等[2]多种中药成分也可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大孔吸附树脂不仅用于中药单体成分的精制,还广泛用于中药复方制剂的纯化精制,刘中秋等[3]对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保和丸中有效成分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仝燕等[4]以柴胡皂苷A、芍药苷、橙皮苷、甘草酸四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复方柴胡汤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为了深入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中药水提取液进行纯化精制的相关工艺,刘斌等[5]人通过研究,认为被分离成分性质、上样溶剂性质、上样溶剂浓度、吸附流速、洗脱剂性质是影响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纯化中药提取物的主要因素。钟露苗等[6]则考察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花倒水莲总皂苷的吸附与总脱吸附性能,从而找出分离纯化最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毕岳琦等[7]探索中药提取液中黄芩苷、栀子苷和芍药苷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孔吸附树脂对被吸附分子吸附力的大小可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黄酮苷对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作用强于环烯醚萜苷和醇苷,环烯醚萜苷和醇苷对树脂吸附力的大小与其分子的空间位阻有关。王爽等[8]在白芍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中,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白芍水提液进行精制,认为乙醇浓度为30%的洗脱液即为白芍总苷的有效部位。2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植物药深加工的现代化技术[9],由于膜分离法是依靠薄膜两侧压力差作为推动力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因而具有不存在相的转换,不需加热,能量消耗少,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坏热敏药物等优点。过滤薄膜分为高分子膜和无机陶瓷膜,因此膜分离法根据膜介质的不同,可分为高分子膜法和无机陶瓷膜法,而高分子膜法又分为超滤法和变性PVA法,最常用的为超滤法。2.1高分子膜法2.1.1超滤法超滤法是用超滤膜进行分离纯化精制的方法,超滤膜的规格一般是以分子量截留值为指标,所以是唯一能用于分子分离的滤过方法。超滤法用于单味中药的纯化精制,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李志华等[10]通过实验比较水提醇沉法及超滤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超滤法总固体含量明显低于水提醇沉法,而绿原酸提取率高于水提醇沉法。超滤法不仅用于单味中药的纯化精制,还可用于复方中药制剂的纯化精制。王文祥等[11]在研究精制血府胶囊生产工艺时,通过试验结果显示超滤法更能有效地保留有效成分,优于醇沉法。彭国平等[12]将超滤与树脂吸附技术联用精制五种中药提取物,通过实验认为超滤法与树脂法的联用技术在中药复方制剂的精制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1.2改性PVA法中草药水提液成分非常复杂,使得超滤膜极易被污染而失去分离能力,为此鲁传华等[13]根据溶解扩散原理,以变性PVA为基材研制了一种新型致密分离膜,对麻黄和黄连两种药材水提液进行膜分离,其生物碱含量显著提高。2.2无机陶瓷膜法由于无机陶瓷膜的理化性质稳定、分离效率高等优点,作为一种新过滤材料正引起一些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学者注意,他们将无机陶瓷膜应用到中药提取液的精制纯化中。金万勤等[14]为考察Al2O3陶瓷膜对枳实水提液和苦参水提液的澄清效果,采用HPLC法测定枳实水提液中辛弗林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水提液中的总黄酮的含量,并与传统的醇沉法作比较,结果显示,应用Al2O3陶瓷膜处理的两种水提液的除杂率及有效成分得率与醇沉相近。刘陶世等[15]应用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对7种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形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水提液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则成为颜色变淡的澄明液体其总固体去除率为15%~18%,有效成分损失率一般小于总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