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指标COD和BOD的表达辨析
- 海之魂
-
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27 09:52:39
文档简介:
水质指标COD和BOD的表达辨析徐惠华(�东华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200051)摘�要:依据水质指标COD和BOD的定义,分析所查阅的文献中关于COD和BOD的不同表达,指出一些不合理之处,从而得出两者的确切和合理表达形式。关键词:期刊编辑,水质指标,COD值,BOD值,表达��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15篇来自不同期刊的有关废水处理的文献[1�15],发现表征水质中有机物含量的2个重要指标���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的表达各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且一些文字的叙述易引起歧义。笔者由COD和BOD的定义出发,剖析文献中出现的表达错误,以期导出COD和BOD的正确表达。1�COD和BOD的定义COD是chemicaloxygendemand的缩写,是在强酸性条件下氧化1L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单位为mg�L-1。COD可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COD值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随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和重铬酸钾氧化法,其相应的化学需氧量的简称分别为CODMn和CODCr,文献中常出现CODCr。BOD是biologicaloxygendemand的缩写,是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为mg�L-1。生化需氧的过程很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第一阶段,把不含氮有机物转化为CO2和H2O,把含氮有机物转化为氨,这个过程称为氨化或无机化,参与分解的是异养型微生物。在第二阶段,氨依次转化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这个过程称为硝化,参与转换的是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有机物在20d内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20d生化需氧量,用BOD20表示。由于此测定时间太长,难以指导生产实践,一般均采用5d(20�)的测定时间,在此期间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5d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16]。2�CODCr和BOD5常见表达形式所查阅的相关废水处理的文献,在文字叙述中涉及水质指标CODCr和BOD5的常见表达形式如下:CODCr浓度、CODCr质量浓度、BOD5质量浓度、CODCr负荷、CODCr浓度值、CODCr值、CODCr去除率、CODCr降低率、�对CODCr、BOD5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有机物(COD)去除情况�、�混凝沉淀过程还可以对CODCr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低温SBR系统的CODCr去除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去除较易降解的有机物,第二阶段主要去除较难降解的有机物�。图表中涉及这两个指标表达形式如下:�(CODCr)/(mg�L-1),�(BOD5)/(mg�L-1),COD(mg/L),COD/(mg�L-1),COD/(m3�d-1),CODCR(mg�L-1),CODcr(mg�L-1)。表67学报编辑论丛(2009)达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因此,有必要剖析以判断谁是谁非,纠正不合理的表述。以CODCr和BOD5浓度或质量浓度����(CODCr)/(mg�L-1)和�(BOD5)/(mg�L-1)为例。根据B的质量浓度的定义,�B=mB/V(式中,mB和V分别为B的质量和混合物的体积[17]),可推知,一些文献将CODCr和BOD5分别指定某种物质的简称,它们的质量浓度可以理解为CODCr或BOD5的质量与污水的体积之比。而根据CODCr和BOD5的定义,其组合单位中的mg应该是所需氧量的质量单位。以CODCr和BOD5去除率为例。废水经过化学和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相应的CODCr值和BOD5值降低,为了比较处理效果,用处理前污水的CODCr值与处理后污水的CODCr值之差与处理前污水的CODCr值之比值的百分数作为指标,确切地应称为CODCr和BOD5值的降低率,如称为CODCr和BOD5去除率,可理解为CODCr和BOD5是可以去除的某种物质。从以上分析中可获知,相当多的文献作者和编辑将CODCr和BOD5理解为有机物的简称,又根据它们的单位生搬硬套量和单位的规范用法,造成现有的一些表达易引起误解。而个别编辑业务水平有限,导致下标Cr元素的书写有误。将COD作为一个变量符号设置为斜体,也是不可取的。3�建议为了规范CODCr和BOD5的表达,根据它们的定义,笔者建议在文字叙述和图表中的表达如下:CODCr值,BOD5值,CODCr值/(mg�L-1),BOD5值/(mg�L-1),CODCr值降低率,BOD5值降低率;实例中,�对CODCr,BOD5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可以改为�对降低CODCr值和BOD5值有一定的效果�。正确和合理地表达科技术语是每个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消除一些不合理表述,以期出版的刊物更加规范和科学。参�考�文�献[1]�施昌平,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