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对淡水水华藻类化感效应的研究进展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27 11:54:30
文档简介:
蓝藻及绿藻为水华爆发的主要藻类袁且蓝藻中的铜绿微囊藻中具有藻毒素袁对人体有致命的伤害袁因此备受关注[1]遥小球藻及栅藻是绿藻中易造成水华的代表袁在淡水区域易繁殖遥水生植物具有观赏性袁且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吸收氮尧磷元素遥有研究表明袁水生植物可以分泌一种次生物质袁抑制水体中的藻类生长遥荷叶浸提液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及四尾栅藻的生长[2]遥水生植物的这种化感效应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及水华等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袁使寻求一种无二次污染且抑藻效果好的制剂成为可能遥本文就水生植物抑制淡水藻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袁探讨了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袁深入分析了化感物质的研究方法袁并进行展望遥1化感效应1.1定义及来源T匀耘韵孕匀砸粤杂栽哉杂300年前发现了化感现象袁并对此作出描述曰M韵蕴陨杂匀在1937年提出了化感物质的定义曰RICEEL[3]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明确了化感作用,并将其定义为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其他个体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遥1949年大型水生植物克藻的现状首次被报道袁1969年FITZGERALD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会影响藻类的生长[4-5]袁随后对于化感效应的研究逐渐深入遥石菖蒲提取物中具有苯丙烷类物质袁可以抑制某些绿藻和蓝藻的生长[6]遥香蒲中分离物质被验证具有抑藻特性[7]遥1.2化感效应的影响因素渊员冤植物内在因素水生植物自己各部分分泌的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浓度各不相同遥荷花的叶及茎的化感效应各不同遥荷叶浸出液的抑制效果优于荷茎浸出液袁荷叶浸出液收稿日期院2013-08-31援基金项目院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渊2009ZX07209-008,2012ZX07101-002冤;东部浅水湖泊营养物质基准标准及太湖达标应用研究(2012ZX07101-002).作者简介院孟繁丽渊1987-冤袁女袁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袁硕士袁助理工程师袁研究方向院水生态修复.ResearchProgressoftheAquaticPlantsontheAllelopathicEffectsonFreshwaterA1gaeMengFanli1,2;XuDa1*;HeLiansheng2;XiBeidou2;ShuJianmin2(1SuqianEnvironmentalMonitorCentre;2.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Beijing,100000.)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院Allopathiceffectsofaquaticplantswereimportanttocontrollake'seutrophication.Thesourceoftheallelopathywasreviewed,thefactorsandmechanismonallelopathyweresummedup.Theresearchaboutaquaticplantsofallopathiceffectsonthefreshwateralgaewasdescribed,meanwhilethewayswithreleasetheallelochemicalswerelisted.Theresearchadvanceswerereviewedandtheresearchdirectionoftheaquaticplants'allelochemicalswerealsoclarified.运藻赠憎燥则凿泽院Aquaticplants曰Allelopdthyeffect曰FreshwaterA1gae曰Progress水生植物对淡水水华藻类化感效应的研究进展孟繁丽1,2袁徐达1袁何连生2袁席北斗2袁舒俭民2渊1.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袁江苏宿迁223800曰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袁北京100000冤摘要院化感效应抑制水体中的水华藻类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遥追溯了化感效应的来源袁总结了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袁抑制的机理进行归纳袁综述了水生植物对蓝藻及绿藻的抑制效应袁同时列举了释放途径袁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遥关键词院水生植物曰化感效应曰水华藻类曰进展中图分类号院载缘文献标识码院粤文章编号院员远苑源原源愿圆怨渊圆园员源冤员员原园园园园原园源第2苑卷第员期圆园1源年2月环境科技耘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杂糟蚤藻灶糟藻葬灶凿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灾燥造援2苑No援员云eb援圆园1源第27卷第1期对四尾栅藻的抑制效果最好袁当浸出液质量浓度为25g/L时袁对四尾栅藻的抑制率为78.14%袁而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为71.33%[8]遥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藻类的化感效应存在差异性袁轮藻在幼芽时期的化感作用强于其他生长时期[9]遥SUIKKANEN等[10]的研究表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