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稀油污水的研究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27 13:08:19
文档简介:
油气田环境保护ENVIRONMENTAIPROTECTIONOFOIL&GASFIELDS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稀油污水的研究李志国李芳蒋其斌李林。彭建福(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2.克拉玛依技师培训学院;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摘要文章以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稀油污水处理为例,针对污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分析了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状况及影响水质的原因。针对水质恶化的原因,在原污水处理流程不同位置开展电絮凝技术处理效果研究,优化出适宜的电流密度、极板间距以及电解时间等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级过滤器进口安装电絮凝装置后,其出水石油类为0,悬浮物为2mg/L以下,达到了油田的处理要求。关键词稀油污水;电絮凝;石油类;悬浮物文章编号:1005—3158(2014)04—0039—030引言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开发生产过程中,由于新井投产和老井增产采取的酸化、压裂、试油、大修等措施,加人大量药剂,导致油田来液性质变化,污水处理系统中石油类、悬浮物增多,对后续污水处理系统冲击较大,严重影响水质净化效果,现有的工艺不能解决问题。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污水效果显著,设备、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少,无需投加大量化学药剂,后续处理简单,为油田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1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运行状况1.1水质分析风城油田作业区稀油污水水质分析见表1。表1稀油污水水质分析mg/L注:污水pH值为8.20。从水质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稀油污水为高矿化度、高碳酸氢根弱碱性污水。1.2污水处理工艺风城油田作业区稀油污水处理流程:原油处理系统污水进入2000m。调储罐,在调储罐内靠重力作用去除部分石油类及悬浮物,调储罐出水经反应泵提升进入污水反应罐和700m。斜板沉降罐,去除大部分乳化油及悬浮物,出水经过滤泵提升进入一级过滤器和二级过滤器。处理量约3500~4000m。/d。1.3存在的问题2012年污水处理系统各处理单元石油类达标率在90以上。分析污水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为:来水悬浮物超标严重:1~8月份234d水质监测结果中,悬浮物达标率仅为78.69/5;来水石油类、悬浮物含量存在大幅度波动,造成后续处理系统水质恶化。调储罐出水石油类平均去除率67.6,悬浮物平均去除率54.5。结合斜板沉降罐出水水质状况来看,斜板沉降罐出水石油类平均3.8mg/L,达标率97.9,悬浮物平均14.4mg/L,达标率86.3%。出水不能满足新疆油田公司《乌尔禾油田乌5乌16井区油田注水水质标准》中石油类和悬浮物均≤2mg/L的要求。1.4污水水质恶化的原因分析发现来水水质恶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污泥脱水剂性能退化,投加污泥脱水药剂后,上层存在大量浮渣,浮渣进入污水池,然后回收进入系统“污泥循环”,影响后续水质净化;原油脱水中间层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中间层乳化程度较高,石油类、悬浮物含量高,不易重力沉降去除,调储罐不能有效发挥重力沉降作用,对后续污水处理系统冲击明显;随着油井酸化、压裂等增产增注措施的进行,油井采出液含有大量的注入药剂,严重影响水质净化效果]。李志国,2008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硕士,现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通信地址: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区风城油田作业区设备管理科,8340142Ol4年8月李志国等: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稀油污水的研究·41·处l23456789l0次数图2电絮凝装置对调储罐进水石油类处理效果123456789l0次数图3电絮凝装置对调储罐进水悬浮物处理效果3.2二级过滤器进口将电絮凝装置安装在二级过滤器的进口,进行试验,处理量250L/h,槽电压10V,电流0.3A,脉冲频率3000Hz。电耗:.0.O12kw·h/m3电絮凝装置对二级过滤进水悬浮物去除效果见图4。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级过滤器进口安装电絮凝装置后,其出水石油类为0,悬浮物为2mg/L以下,达到了新疆油田公司的要求。所以使用电絮凝装置后可以省去二级过滤器,简化了流程,且电流低至0.3A,能耗很低,同类技术电流一般为0.5A。252O15茬lOO+调储罐进水12345678910次数图4电絮凝装置对二级过滤器进水悬浮物去除效果4结束语建议下一步控制污水处理系统来水水质状况,跟踪来水水质变化,进行水质净化药剂持续优化,保证水处理药剂随水质波动微调、反应器正常运行。可将电絮凝设备设置在过滤缓冲罐前,在水质波动时使用,且改造、运行费用低。此油田污水处理工艺及装备既适合旧站改造,又适合断块油田开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桑义敏,李发生,何绪文,等.含油废水性质及其处理技术口].化工环保,2004,24(增刊):94—97.[2]邓秀英.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综述[J].工业用水与废水,1999,30(2):7-9.[3]刘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