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流水污染的现状及其控制措施探析_高慧
- 安之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29 11:13:13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2010-01-24作者简介:高慧,(1974~),女,江苏东台人,大专,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加大及生态市等工作的开展,城市环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污染得到了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纷纷建成并投入运营。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及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63.91%(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即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其占全国生活污水处理率也仅为36%左右。巨大的农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农业的面源污染越来越凸显出来。农村水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对城市已取得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造成威胁,最终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早日实现。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消除城乡二元化,同时应根据农村河流水污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做到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1农村河流水污染的现状1.1污水直排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加大,国家对城市的投入力度较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市政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纷纷建立并投入运营,流经城市的主要河流水质基本能达到相应的水质功能要求,城市大、中、小型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纷纷建立并投入运营,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村由于其特殊性,居住相对分散,人口密度较为稀疏,要想像城市一样在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无论从固定资产投入还是投产后的运营管理费用等方面,都是一项巨大的开支,单靠政府投资是无力承担的。且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相当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河水甚至地下水,致使一些河道成了天然的集污池,昔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已荡然无存,农村河流水体已基本丧失了人畜饮水功能,人们望“水”兴叹。1.2水体富营养化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据《东台市市环境质量报告书》资料显示,2007年度,我市农村农村河流水污染的现状及其控制措施探析高慧摘要:在对农村河流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控制农村河流水污染的措施进行了一些探析,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污水直排为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河道疏浚及测土配方施肥、循环利用等水污染防治措施,做到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关键词:农村河流;水污染;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G)11045(2011)01-66-03(东台市环境监测站江苏东台224200)环境研究与监测第24卷2011年3月调查研究(66~68)环境研究与监测第1期氮磷类的平均污染指数为1.08,远高于有机类平均指数0.7,重金属类平均指数0.12,可见,地表水污染类型为氮磷类型,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20世纪80~90年代以前,农民饲养牲畜、家禽皆以水花生、水葫芦、水草作为牲畜、家禽补充饲料之用,农村建房皆扒揽河床底泥与熟石灰拌和后建房,水花生、水葫芦、水草、河床底泥被不定期清理,这对清污、河水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90年代后农民饲养牲畜、家禽代之以配方饲料、浓缩饲料,农村建房代之以水泥、黄砂、钢筋混凝土,水花生、水葫芦、水草等水生植物、河床底泥再也无人问津,经过多年的沉淀,河水及底泥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给水中微生物、细菌、绿色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致使水体及底泥中氮、磷富营养化。随便去农村走一走,仅从感官上就可看到,水花生、水葫芦、水草等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几乎覆盖整个水面,河流淤塞,一到少雨或高温季节,河道干涸,河水发黑发臭,水质严重恶化,这正如老百姓所说的“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发黑无奈”,这是我们河道水质逐年恶化的见证。1.3农业面源污染一是来自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及传统的地面漫灌方式引起化肥、农药的流失。据2007年度《东台市环境质量报告书》资料显示,我市现有耕地面积158万亩,化肥施用量6.78万t,平均每公顷施用化肥量644kg,远远高于375kg/hm2的全国平均水平,农药施用量2600t,平均每公顷施用量24.7kg,亦远远高于7.5kg/公顷的全国平均水平。“过犹不及”,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使土壤板结、硬化、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产量、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而且过量的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农作物处于“营养过剩”状态,化肥、农药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几乎不经处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