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模式浅探_潘卫国
- 安之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01 17:25:05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26-0221-02京郊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模式浅探收稿日期:2007-05-17作者简介:潘卫国(1968-),男,工程师,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44康勇(1979-),男,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建筑环境与城镇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3张扬(1974-),男,工程师,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北京100093潘卫国康勇张扬摘要:在分析京郊农村污水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效区农村污水的来源及危害,论述了适合京郊农村的五种污水治理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基本组成、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新农村,水污染,治理模式中图分类号:TU992.25文献标识码:A在探索适合北京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中,应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处理、分散处理或接入市政管网等不同的治污模式。在满足治理标准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降低运行成本,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治理后出水水质要达到相关标准。污水管线要和供水、雨水管线一并考虑,并且根据各村地形地质、道路等现实条件,确定管线路和布局,以减少重复施工。1郊区农村污水的来源及危害1.1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1)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2)学校、机关、民俗旅游、宾馆饭店排放的污水。3)农民养殖的畜禽、鱼类的排泄物。4)乡镇企业排放的各种污水,尤其是小型化工厂、企业的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河水中的有害化学物日益增会不断的析出,并且真空度越大,析出的气体也就越多。这些气体积聚在负压管顶部,缩小了过水断面,轻者增大水头损失,阻碍水流,降低输水管的输水量,严重者甚至会使管道断流。因此,必须及时地不断将积聚在负压管顶部的气体排出。措施四:用水泵加压。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作用水头增加,以实现正压输水。但这样会增加基建及供水能量费用。对采用水泵与重力联合输水的有压输水管,选泵时适当增大该泵的扬程则可。以上几种措施的取舍,要视具体设计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3实际工程设计分析刘屋洲至西洲水厂DN2400~DN2000原水输水管工程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工程管道沿规划路敷设,起伏较多,起伏较大段为图3中所示的刘屋洲取水泵站至环城路段及环城路至西洲水厂混合池段,其中刘屋洲取水泵站处的输水管中标高为6.0m,环城路处的输水管中标高为22.5m(为整条输水管的最高管中标高),西洲水厂混合池水面标高为12.6m。若从降低水泵的输水扬程以达节能目的考虑,则可利用虹吸原理输水,即以整条输水管的最末端刘屋洲取水泵站水泵出口处、水处理厂的第一个构筑物西洲水厂混合池的水面为控制点,计算水泵的静扬程和扬程。但由于因工期紧迫等各种原因,最后按传统设计,将整条输水管分为两段,环城路至刘屋洲取水泵站段为水泵输水,环城路至西洲水厂混合池部分为重力输水。经过计算,重力输水部分最终用DN2220×18钢管4.5km,DN2020×16钢管1.0km。最大流量Q=22917m3/h。沿程水头损失h=7.07m,而其重力作用水头ΔZ=22.5m-12.6m=9.9m,可见有2.83m富余水头(当然局部水头损失还要消耗其一部分水头)。其负压分析如图4所示。图4中i1,i2为沿程水头损失等于7.07m时DN2020×16及DN2220×18钢管的水力坡线,K′4,J′4,I′4,H′4,G′4,G′5,E′5,D′5,B′5,A′5,A′6为管道起伏转折点编号。从图4中可看出DN2020×16及DN2220×18钢管轴线与其水力坡线不相交,即不出现负压管段。参考文献:[1]郝爱卿.TQC理论在引水管道优选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6,32(17):76-77.[2]杨朝晖.初步探析二次增压供水方式[J].山西建筑,2006,32(17):73-74.StudyonnegativepressureinpipageofdesignLIUXiang-rongAbstract:Itsimplyintroducesthecommonformsofpipageanddesigningpoints,pointsoutthatwhetherthesiphonsectionexistsshouldbeanalyzedduringpressurepipagedesign,analyzesthereasonsofcausingsiphonsection,andelaboratessomesolvingmeasuresaswellasapplica-tioninproject,soastoofferreferenceforfamiliarsituation.Keywords:pipage,design,burdenproblems,pressuregravity·221·第33卷第26期2007年9月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