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质状况及对策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02 11:00:43
文档简介:
第32卷第5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2No.52014年9月JournalofFosh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Sep.2014佛山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质状况及对策关共凑1,2,邹永杰1,梁慧怡3,江学顶1,2(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广东佛山5280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广东佛山528000;3.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收稿日期:2014-01-07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311847008);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1184713016);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9031)作者简介:关共凑(1969-),女,广东开平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摘要: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分析佛山市5区城镇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质状况。结果表明:佛山市5区城镇生活饮用水末梢水超标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浑浊度,超标率分别为56.00%、2.67%。本次调查的75份水样中有33份合格,总合格率为44.00%,其中顺德区合格率为60.00%,水质最好;高明区、禅城区、三水区合格率分别为46.67%、40.00%、40.00%,水质次之;南海区合格率为33.33%,水质最差;住宅、学校、商场、酒店、医院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60.00%、46.67%、26.67%、33.33%、53.33%。总体来讲,水质不容乐观。最后根据超标原因,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确保佛山市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关键词:城镇;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对策中图分类号:R123.1文献标志码:A佛山市位于珠三角腹地,西、北江贯穿其中,河流纵横交错,西、北江干流在佛山境内河长分别是64.4、115.5km,有较大支流河道22条,较小支流河道14条。目前,佛山的饮用水源主要取自北江、西江等地表江河,其中超过80%的取水水源都依赖于北江。全市总面积为3848.49km2[1],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5区,整体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根据2011年人口统计,5个区域(包括21个镇12个街道)常住人口共有374.77万人[1]。城镇居民以集中式供水为主,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随着佛山市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事故频发,如何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本文以佛山市5区为研究对象,选择5区各镇街的住宅、学校、商场、酒店、医院共5个功能区进行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样采集,测定饮用水的肉眼可见物、色度、浑浊度、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以CaCO3计)、氟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菌落总数共13个项目,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分析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可为保障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布点方法与器材根据佛山市5区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及自来水厂供水区域内水管网分布情况,按功能区布点法并兼顾采样点的均匀性、代表性分段辐射布设采样点[3]。采样器材有采样箱、500mL灭菌塑料瓶、酒精灯、75%酒精棉球、灭菌棉签、打火机等。按国家相关标准采取无菌操作采样,每个功能区采样3份(即每个文章编号:1008-0171(2014)05-0036-05DOI:10.13797/j.cnki.jfosu.1008-0171.2014.0096第5期区域分5个功能区共采样15份),最后得到5区各镇街的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样合计75份。1.2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水样的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4]执行,饮用水水质检测指标(项目)的分析方法及相应仪器设备如表1所示。表1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项目及其分析方法1.3评价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规定的限值进行卫生学评价。全部检测指标(项目)均符合标准方可判定该份水样合格[5-6]。2结果与分析把实验数据整理、归纳,得到表2和表3的佛山市5区城镇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质状况以及水质合格情况统计。表2佛山市5区城镇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质状况仪器设备--SD-9011型色度仪QZ201型散射式浊度仪pHS-3F型酸度计45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5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ICS-900型离子色谱仪ICS-900型离子色谱仪45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ICS-900型离子色谱仪ICS-900型离子色谱仪ICS-900型离子色谱仪LRH-250型生化培养箱分析方法直接观察法铂钴标准比色法散射光度法玻璃电极法火焰原子吸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