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污托邦&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 > 生物滞留设施对地表径流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生物滞留设施对地表径流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下载券 0 个,已有0人购买

免费阅读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下载券 1 个,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11]ZhangJianguo,LiHuixia,HeXiaorong,etal.ImpoverishmentofsoilnutrientsingullyerosionareasinYuanmoubasin[J].WuhanUniversityJournalofNaturalSciences,2003,8(3B):1034-1040.[12]李勉,李占斌,刘普灵.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1):72-75.[13]何毓蓉.中国紫色土(下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9.[14]刘铮,朱其清,唐丽华,等.我国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及其区域分布[J].土壤学报,1982,19(3):209-223.[15]马扶林,宋理明,王建民.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概述[J].青海科技,2009,16(3):32-36.[作者简介]黄宝玉(1987—),男,四川资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与资源环境管理、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龙凤(1983—),女,四川资阳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工程、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工作。[收稿日期]2013-11-15(责任编辑徐素霞)生物滞留设施对地表径流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述评李海燕1,罗艳红2,马玲3(1.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2.中北大学(朔州校区),山西朔州036000;3.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2)[关键词]生物滞留设施;地表径流;除磷效果;研究进展[摘要]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仅次于农业污染的第二大面污染源。地表雨水径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营养物,若直接排放到城市水体中,会给城市水体造成污染。生物滞留设施作为一种LID原位雨水径流控制措施,水质净化效果非常突出,但也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对营养物的去除效果较差且很不稳定。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生物滞留设施的研究及运行现状,并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除磷效果的措施,以期为生物滞留设施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41(2014)06-0026-061研究背景城市地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其中的磷被认为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城市雨水径流中的磷主要来自于绿地肥料、大气沉降、动物粪便和洗涤剂等[1]。磷按其物理形态可分为颗粒态磷(粒径<0.45μm)和溶解态磷(粒径>0.45μm)。颗粒态磷主要随着径流中的TSS(总悬浮固体),通过过滤和沉降去除;正磷酸盐是溶解态磷中最主要的形态(磷酸氢根或磷酸二氢根)[2],主要通过雨水处理设施中填料的吸附和植物的吸收去除。生物滞留设施是一种新兴的低影响开发(LowIm-[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2006B19);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320-002);北京市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生态技术学术创新团队项目(PHR201106124)pactDevelopment,简称LID)原位雨水径流控制措施,有很好的径流污染控制效果、径流体积削减效果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3]。该设施主要通过反应介质的吸附、置换和沉淀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对TSS、重金属、致病菌等均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且基建费用低、运行维护简单,应用灵活、不受场地限制,还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易由城市绿化带改造而成等优点,从而被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崇,可应用于城市新建或改建的高密度建筑区、住宅区、偏远郊区等不同区域,以控制建筑屋面、停车场、广场及道路等不透水区域的径流污染[4]。我国落后的雨洪管理体系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雨水、污水处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本文对生物滞留技术的结构、除磷机理、除磷影响因素及国内外除·62·中国水土保持SWCC2014年第6期磷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着重阐述了提高生物滞留设施除磷效果的方法,为该技术今后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参考,对减轻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和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2生物滞留设施的结构典型的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如图1[5]。对于进水污染负荷较高的情况,还可以增加预处理措施,如植被浅沟、沉淀池等。一般应鼓励径流下渗以回补地下水,若土壤的排水能力较差,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设置穿孔收集管,以防设施长时间处于淹水状态。一般设计面积为汇水区域的4%~7%,其处理的集水区面积一般不大于0.5hm2,存储水深为200~300mm,还应留有100mm的超高;种植土层宜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土壤,厚度根据植

环保小兵 王续

5944篇文档

评论

发表评论
< /7 > 付费下载 下载券 1 个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污托邦&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35071号-2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