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基础知识及水泵选型
- Allen
-
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04 19:58:38
文档简介:
泵基础知识泵基础知识泵基础知识泵基础知识2讲解目录一泵的泵的基本知识基本知识二泵的基本参数泵的基本参数三泵的选型泵的选型四泵的汽蚀泵的汽蚀五常见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泵基础知识泵基础知识3泵的定义与历史来源的定义与历史来源泵属于流体机械的一种,流体机械是指以流体为工作介质和能量载体泵属于流体机械的一种,流体机械是指以流体为工作介质和能量载体的机械设备。的机械设备。流体机械根据能量传递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原动机流体机械根据能量传递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原动机(水轮机、汽轮机水轮机、汽轮机)和工作机(泵、风机、压缩机)。泵属于工作机,即消耗能量的机械。和工作机(泵、风机、压缩机)。泵属于工作机,即消耗能量的机械。。水的提升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都十分重要。古代已有各种提水器具,如埃及的链泵(前17世纪)、中国的桔槔(前17世纪)、辘轳(前11世纪)、水车(公元1世纪),以及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杆等。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克特西比乌斯发明了最原始的活塞泵-灭火泵。早在1588年就有了关于4叶片滑片泵的记载,以后陆续出现了其他各种回转泵。1689年,法国的D.帕潘发明了4叶片叶轮的蜗壳离心泵。1818年,美国出现了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离心泵。1840~1850年,美国的H.R.沃辛顿发明了泵缸和蒸汽缸对置的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标志着现代活塞泵的形成。1851~1875年,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相继发明,使发展高扬程离心泵成为可能。随后,各种泵相继问世。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泵的效率逐步提高,性能范围和应用也日渐扩大。泵基础知识泵基础知识4泵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泵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从泵的性能范围看,巨型泵的流量每小时可达几十万立方米以上,而微型泵的流量每小时则在几十毫升以下;泵的压力可从常压到高19.61Mpa(200kgf/cm2)以上;被输送液体的温度最低达-200摄氏度以下,最高可达800摄氏度以上。泵输送液体的种类繁多,诸如输送水(清水、污水等)、油液、酸碱液、悬浮液、和液态金属等。在化工和石油部门的生产中,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大多是液体,而将原料制成半成品和成品,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泵在这些过程中起到了输送液体和提供化学反应的压力流量的作用,此外,在很多装置中还用泵来调节温度。在农业生产中,泵是主要的排灌机械。我国农村幅原广阔,每年农村都需要大量的泵,一般来说农用泵占泵总产量一半以上。在矿业和冶金工业中,泵也是使用最多的设备。矿井需要用泵排水,在选矿、冶炼和轧制过程中,需用泵来供水先等。在电力部门,核电站需要核主泵、二级泵、三级泵、热电厂需要大量的锅炉给水泵、冷凝水泵、循环水泵和灰渣泵等。在国防建设中,飞机襟翼、尾舵和起落架的调节、军舰和坦克炮塔的转动、潜艇的沉浮等都需要用泵。高压和有放射性的液体,有的还要求泵无任何泄漏等。在船舶制造工业中,每艘远洋轮上所用的泵一般在百台以上,其类型也是各式各样的。其它如城市的给排水、蒸汽机车的用水、机床中的润滑和冷却、纺织工业中输送漂液和染料、造纸工业中输送纸浆,以及食品工业中输送牛奶和糖类食品等,都需要有大量的泵。总之,无论是飞机、火箭、坦克、潜艇、还是钻井、采矿、火车、船舶,或者是日常的生活,到处都需要用泵,到处都有泵在运行。正是这样,所以把泵列为通用机械,它是机械工业中的一类生要产品。泵基础知识泵基础知识5泵的泵的分类1)、工作原理可分为又分为叶片式、容积式和其它形式。①叶片式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动力作用,把能量连续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为主)和压力能增加,随后通过压出室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又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部分流泵和旋涡泵等。②容积式泵,依靠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把能量周期性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压力增加至将液体强行排出,根据工作元件的运动形式又可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③其他类型的泵,以其他形式传递能量。如射流泵依靠高速喷射的工作流体将需输送的流体吸入泵后混合,进行动量交换以传递能量;水锤泵利用制动时流动中的部分水被升到一定高度传递能量;电磁泵是使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而实现输送。另外,泵也可按输送液体的性质、驱动方法、结构、用途等进行分类。泵基础知识泵基础知识62)2)按工作叶轮数目来分类按工作叶轮数目来分类①单级泵:即在泵轴上只有一个叶轮。单级泵:即在泵轴上只有一个叶轮。(ISIS、IHIH系列,系列,AYAY系列,列,S系列等)系列等)②多级泵:即在泵轴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轮,这时泵的多级泵:即在泵轴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轮,这时泵的总扬程为总扬程为n个叶轮产生的扬程之和。个叶轮产生的扬程之和。(D、DGDG系列)系列)3)3)按工作压力来分类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