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厂中二噁英的产生和控制
- 帅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12 16:16:07
文档简介:
生活垃圾焚烧厂中二噁英的产生和控制生活垃圾焚烧厂中二噁英的产生和控制更新时间:2011-10-2113:57来源:作者:阅读:1389网友评论0条1.前言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中的二恶英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心的问题,自1999年比利时发生动物饲料二恶英污染事件后,二恶英更是倍受世人所关注,一时成为全球范围的热点。经过这一事件,二恶英在我国也是家喻户晓,闻毒色变。可以这样说,在今天研究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中二恶英的产生机理和控制措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必要和重要。要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我们就不能也无法回避二恶英。2.二恶英的结构和特性2.1二恶英的分子结构二恶英(DIOXIN,简称为DXN)即PolyChlorinatedDibenzo-P-Dioxins,略写为PCDDs。简单地说PCDDs是两个苯核由两个氧原子结合,而苯核中的一部分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所产生,根据氯原子的数量和位置而异,共有75种物质,其中毒性最大的为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s(2,3,7,8—TCDDs),计有22种,;另外,和PCDDs一起产生的二苯呋喃PCDFs,共有135种物质。通常将上述两类物质统称为二恶英(或称戴奥辛),所以二恶英不是一种物质,而是多达210种物质(异构体)的统称。2.2二恶英的特性二恶英在标准状态下呈固态,熔点约为303~305℃。二恶英极难解溶于水,在常温情况下其溶解度在水中仅为7.2×10-6mg/L。而同样在常温情况下,其在二氯苯中的溶解度高达1400mg/L,这说明二恶英很容易溶解于脂肪,所以它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难以被排出。二恶英在705℃以下时是相当稳定的,高于此温度即开始分解。另外,二恶英的蒸汽压很低,在标准状态下低于1.33×10-8Pa,这么低的蒸汽压说明二恶英在一般环境温度下不易从表面挥发。这一特性加上热稳定性和在水中的低溶解度,是决定二恶英在环境中去向的重要特性。3.二恶英的毒性和评价据报导,二恶英是目前发现的无意识合成的副产品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它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KCN)的1000倍以上。同时它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害的物质,即使在很微量的情况下,长期摄取时便可引起癌症等顽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此外二恶英对人体还会引起皮肤痤疮、头痛、失聪、忧郁、失眠、新生儿畸形等症,并可能具有长期效应,如导致染色体损伤、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等。据有关报道,只要1盎斯(28.35克)二恶英,就能将100万人置于死地。但上述结论更多的是建立在定性分析和理论推测的基础上的,因为根据国外有关报道,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进行二恶英的毒性试验时,所获得的数据非常分散,变化范围相当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二恶英的测量值极其微量(十亿分之几甚至万亿分之几),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其结果会产生重大差异。而研究二恶英对人体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试验数据,今后也不可能用人来作直接试验。虽然,过去曾有过人体偶然接触二恶英从而导致伤亡的记录,但就此来确定二恶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二恶英的毒性与异构体结构有很大关系,各异构体浓度的综合毒性评价方法一般以TCDDs为基准,利用TCDDs的毒性当量(TEQ)来表示各异构体的毒性,称之为毒性当量因子(TEF),其它异构体的毒性以相对毒性进行评价,其计量单位常采用ng-TEQ/Nm3,目前发达国家对二恶英的排放标准一般控制为0.1ng-TEQ/Nm3。4.二恶英的产生和排放4.1二恶英和垃圾焚烧厂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二恶英是生活垃圾焚烧厂特有的公害问题,这是一种偏面的认识,其实二恶英是有机物与氯一起加热就会产生的化合物,只要使用水的场所都有可能产生二恶英,它是一种普遍的化学现象。二恶英在空气、土壤、水和食物中都能发现,火山爆发及森林火灾是自然界中二恶英的主要来源。另外,除草剂、发电厂、木材燃烧、造纸业、水泥业、金属冶炼、纸桨加氯漂白及垃圾焚烧处理均会释放出二恶英。据有关报道,人体从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烟气中接触二恶英的机率要比从其它途径(如食物、空气等)接触二恶英的机率小。综合有关资料,国外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中二恶英的浓度范围约为10-4~10-6mg/Nm3之间,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微小。实际上世界各国曾经发生过的多次二恶英污染事件几乎都与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无关,包括1999年发生在比利时引起世界范围恐慌的动物饲料二恶英污染事件。但这并不是说在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设计和运行时就可以不重视二恶英了,实际上从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出来的二恶英往往都占各国二恶英排放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但现有的统计资料表现出相当大的离散性。例如,根据美国环保署1994年完成的评估报告,全美产生的二恶英中来自垃圾焚烧厂的约占3.5%,这是所见资料中的下限;又如,据1990年日本的统计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