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污托邦&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 > 浅谈渝西地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河道型水源地的保护_徐义萍

浅谈渝西地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河道型水源地的保护_徐义萍

  • 安之
  • 1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12 18:22:45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下载券 0 个,已有1人购买

免费阅读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下载券 1 个,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2011年10月(下)[参考文献][1]杨京平,卢剑波.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王治国.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续)[J].中国水土保持.2003.[3]侯升飞.人工湿地在清河水质改善中的应用.北京水务.2009.[摘要]2011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渝西地区绝大部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河流和山平塘库等地表水源,易受环境污染影响,本文着重介绍渝西地区河道型水源地的保护。[关键词]渝西地区;河道型水源地;保护浅谈渝西地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河道型水源地的保护徐义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重庆市402160)渝西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区交界处,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该地区属浅丘地带,具有冬暖、春早,气温不稳定,雨量集中,盛夏酷热多伏旱,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地区差异大;农业生产发达,属缺水地区,水源易受旱灾影响,水量得不到保证,历史上,该地区多次遭受旱灾,农村饮用水供给多次中断。另外,绝大部分水源地为河川径流和山平塘库等地表水源,易受环境污染影响。渝西地区大部分河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荣昌县为例,在调查的14处河道型水源地中(500人以上),有1处为Ⅳ类,9处为Ⅴ类,4处为劣Ⅴ类。对于该地区河道型水源地保护工程可以按照水质现状可在水源地及周边布设生态防护林、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等工程。1生态防护林工程生态防护林一般可适用于河道型水源地,工程主要布置在河道两岸。河流生态防护林工程的体系配置应当坚持农、林、牧业整体协商发展,各得其所的原则。生态防护林体系配置包括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林种的水平配置及林种内树种的立体配置,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流域土地利用方式要考虑种植业、林业、牧业三项产业的协调发展,林种结构以用材林、经济林、水保林为主,林种确定后,可按适地适树立体配置,对于农村集中河道型水源实施水源地周边生态防护林建设。图1生态防护林体系配置图在选择林种时应当注意,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植物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应当地气候,抗旱性强;根系发达、扩展性强;耐瘠薄、耐干旱、盐碱、抗风沙、耐粗放管理;种子丰富,发芽力强,容易更新;绿期长,多年生;育苗容易并能大量繁殖;播种栽植的时期较长。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应当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现生物多样性,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组成立体生态屏障,兼具绿化景观、固土保水、生态恢复、水体净化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渝西地区应当依据具体地形,有针对性地选用紫穗槐、黄葛树、香樟、柳树、泡桐等乔木,小叶黄杨、毛叶丁香等灌木,爬山虎、五叶地锦、蛇葡萄等藤本植物,茅、熟禾等草本植物。2人工湿地工程人工湿地的建设适合于渝西地区河道型水源和水库型水源上游和周边有潜在威胁的河段和水库,以及水质现状较差的河段。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少,出水水质好,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该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低投资、低能耗和低成本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故在渝西地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中使用此技术是可行的。人工湿地是人工模拟类似沼泽的地面,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有多种,目前采用较多的有推流式、阶梯进水式、回流式、综合式4种,如图2所示。a、推流式b、回流式c、阶梯进水式d、综合式图2人工湿地的基本流程在污水排放点修建恰当的人工湿地工程有助于河道型水源地的保护。人工湿地工艺流程为收集地面污水———水质观测池———人工湿地(含卵石过滤、吸咐、沉淀、植物根系吸收等)———水质观测池———排入水库或者河道。根据本地区特点,人工湿地中可选择的植物有水芹菜、美人蕉等。3生态浮床工程生态浮床,又称为人工生物浮床、无土栽培浮床、生态浮岛等。它利用植物根系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生态浮床技术现已成为世界范围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生态整治工程中。生态浮床技术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在经济欠发达的渝西地区使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河道型水源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采用一种方法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具体实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多种方法联合运用,力争达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水体的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作者简介:徐义萍,1983年生,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工程水文、水资源的教学和工程研究。148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1.20.112

安之
安之
  • 13555

    文档
  • 7163.45

    金币
Ta的主页 发私信

13555篇文档

评论

发表评论
< /1 > 付费下载 下载券 1 个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污托邦&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35071号-2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