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_文才兵
- 安之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12 21:41:07
文档简介: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ResourcesComprehensiveUtilizationVol.28,No.82010年8月1人工湿地系统特点人工湿地[1]是一种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植物组成,形成用以净化污水的土壤-物-生物生态系统。近年来[2],各种水处理工艺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活性污泥法以其工艺相对成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而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不仅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主要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目的,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则微乎其微,经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水体后仍将引起“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3]。传统的深度处理工艺虽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因投资和运行费用昂贵而难以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镇推广。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去除氮的作用为例,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以及氨的挥发,植物的吸收和湿地中微生物作用下经硝化-反硝化转化去除。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在氮的去除中有重要作用,其需要存在大量的氮转化细菌和湿地土壤等适当的环境条件[4]。在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的放氧作用对根际、根区土壤产生很大的影响[5]。2应用的两个关键点2.1场地及系统布置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单位体积污水处理量所需人工湿地的面积约为传统工艺的2.5倍。在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时,应尽可能选择自然形成的坡度或价值不高的废弃场地,一方面可减少施工中的土方工程量,有利于排水,降低投资;另一方面,可减少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人工湿地进水系统的设计重在保证配水的均匀性,一般采用穿孔管布水、溢流堰等形式。穿孔管可设于湿地床面上或埋于床面以下,埋于湿地床面下的缺点是配水调节较为困难。穿孔管设于床面上方时,应比床面高,以防床面淤泥和杂草积累而影响配水效果。同时应定期清理沉淀物和杂草等,保证系统配水的均匀性。系统的进水流量可通过闸板调节,过多的流量或紧急变化时应有溢流、分流措施。湿地出水系统的设计可采用明渠或者管涵等排水方式,设计应考虑受纳水体的特点、湿地系统的布置及场地的原有条件。为有效地控制湿地水位,一般在填料层底部设穿孔集水管,并设置旋转弯头和控制阀门。对于严寒地区,进、出水管的设置须考虑防冻措施,并在系统的必要部位设置控制阀和放空阀。2.2植物的选择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中,应尽可能增加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湿地系统的处理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在选择湿地植物物种时,可根据耐污性、生长适应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及经济价值和美观要求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因地制宜。可用于人工湿地的植物有芦苇、水花生、稗草等,目前最常用的是芦苇。芦苇是一种禾本科的挺水植物,具有很广的适应性和很强的抗逆性,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良好的净水植物,根系非常发达,是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活性物质,其生长可深入到地下达0.8米,具有良好的输氧能力。3结论及讨论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文才兵1,孟玉2(1.六安市排水有限公司,安徽六安237009;2.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合肥230001)摘要:阐述了人工湿地系统应用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优势,对当下中小城镇废弃土地等相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人工湿地系统的合理设计、建设将给众多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提供操作管理简单、投资经济、处理效果稳定的一种生态性污水深度处理方式。关键词:人工湿地系统;污水深度处理;关键控制因素;生态性污水处理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10)08-0056-02收稿日期:2010-07-16作者简介:文才兵(1965-),男,安徽六安人,工程师,长期从事城市污水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研究工作。污水治理56--●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为研究发挥试点联盟在完善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7月28日,科技部技术创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在56家试点联盟中选择10家联盟,在北京召开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科技部政策法规司李新男司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王吉位汇报了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进展及思路。王吉位秘书长在汇报中指出,再生资源产业真正规模化和产业化历程较短,产业科技基础差,创新空间大;产业中小企业多,创新能力低;产业发展速度快,创新需求强;企业主动性强,创新积极性高。因此,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在首批18家发起单位基础上,2010年又有12家单位加入。目前联盟按照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废有色金属、废旧电子电器、废旧高分子材料4个领域分别确定了牵头单位和牵头人,设立了联盟办公室,成员单位派人积极参与秘书处的工作,完善了联盟理事会的办事机构,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按照4个领域制定“十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