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 帅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17 11:14:24
文档简介: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更新时间:2015-01-2308:48来源:环境工程学报作者:阅读:1156网友评论0条化学合成类药品生产工艺步骤多、周期长,原辅材料品种多,形成产品化学结构的原料只占其消耗的5%~15%,辅料等却占其消耗的绝大部分,决定了该类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且通常多含生物难降解及抑制毒害类物质等特点,如不进行有效处理将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山东某医药有限公司采用兼氧-两级AO-“UF+RO”膜分离-Fenton氧化工艺对其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设施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可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表2标准。本文重点介绍该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效果,以期对同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1工艺设计1.1设计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该公司废水来源主要为AE酯、氨噻肟酸、邓钠盐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真空泵下水、少量萃取分层或离心废水、地面冲洗水以及冷排水。经现场污染源强调查分析,该混合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抗生素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差等特点。根据环保要求,废水处理后水质应达到GB21904-2008表2标准。设计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列于表1。1.2工艺选择及工艺流程根据该公司废水的水质特点,该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且多以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同时存在以有机氮为主的含氮污染物,另外鉴于待处理废水的水质、水量波动性大,且对废水污染物降解程度的高要求,应采取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又兼具高效除碳脱氮功能的生化处理工艺,即“兼氧+两级A/O”为主的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因该废水存在部分生物不可降解的污染物质,必须对该类物质采取化学高级氧化处理,根据有效、稳定、经济的原则,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再采用“UF+RO”膜分离处理,再对RO膜浓水进行Fenton氧化处理。综合废水经格栅井后进入调节池,经调节池均质均量后泵入混凝反应池,在反应池中投加适量NaOH、PAC和PAM充分混凝反应后泥水流入初沉池进行分离,初沉池出水自流入兼氧-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经彻底的生物脱碳和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后生化处理出水汇入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废水再经泵提升入“UF+RO”膜分离系统进行深度处理,膜分离浓水经Fenton氧化池氧化分解较大部分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后再经加碱中和沉淀处理,沉淀出水与膜分离淡水混合达标排放。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3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调节池:地下钢砼结构,净尺寸为28m×12m×4.5m,水力停留时间21.5h。配套2台立式环流搅拌机,2台耐腐蚀自吸泵(1用1备)。初沉池:辐流式沉淀池,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净尺寸为Φ12.5m×5.5m,表面负荷为0.51m3/(m2·h)。配套1台刮泥机、2台污泥泵(1用1备)和3套配投药系统。兼氧池: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净尺寸为26m×12m×5.5m,水力停留时间25h,设计COD污泥负荷为1.9kg/(kg·d)。配套散流式曝气器、组合填料和3台罗茨风机(2用1备,与二级A/O池共用)。中沉池:共2座,竖流式沉淀池,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净尺寸为6m×6m×5.5m,表面负荷0.87m3/(m2·h)。配套2套中心导流桶和2台污泥回流泵(1用1备)。一级A/O池: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净尺寸为26.8m×13.5m×5.5m,总水力停留时间28.9h,其中A池7.9h,O池21h,设计COD污泥负荷为1.28kg/(kg·d)。配套2台立式环流搅拌机、微孔曝气系统、3台罗茨风机(2用1备)和2台内循环泵(1用1备)。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净尺寸为Φ12.5m×5.5m,表面负荷为0.51m3/(m2·h)。配套1台刮泥机和2台污泥回流泵(1用1备)。二级A/O池: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净尺寸为33.5m×13.5m×5.5m,总水力停留时间36.2h,其中A池8.7h,O池27.5h,设计污泥负荷为0.25kg/(kg·d)。配套2台立式环流搅拌机、微孔曝气系统和2台内循环泵(1用1备),罗茨风机与兼氧池共用。终沉池:辐流式沉淀池,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净尺寸为Φ12.5m×5.5m,表面负荷为0.51m3/(m2·h)。配套1台刮泥机和2台污泥回流泵(1用1备)。中间水池:地下式钢砼结构,净尺寸为12m×6m×4m,水力停留时间4h。配套2台超滤系统进水提升泵和2台多介质过滤器。超滤系统:超滤装置2套,共60支膜元件,采用杭州天创TC-8040超滤膜,有效膜面积为50m2,设计通量为24L/(m2·h),设计运行压力0.15MPa。配套2台增压泵、粗1套过滤器、2台超滤循环泵和4套加药系统。反渗透系统:反渗透装置2套,一级二段式设计,共78支膜元件,采用陶氏BW3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