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18 11:06:04
文档简介:
1.2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Ø20世纪50年代:环境分析阶段�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分和含量�污染监测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Ø20世纪70年代:环境监测阶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化学、物理及⽣生物污染因素的测定�主动监测或目的监测阶段�点监测面监测区域污染监测�Ø20世纪80年代初:污染防治监测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一、⼀一、环境监测的发展�(⼀一(⼀一)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分布与其排放时间密切有关)�2、空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汞浓度在百米外递减了⼏几⼗十倍,铅却传递很远。汞在⽔水中据排放⼝口1公里处,浓度降低90%以上,底泥中也降低了75-85%,10公里处已检不出汞,但铬、镉、砷等离⼦子的扩散距离远比汞⼤大。)�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有⼀一定的阈值)�⼆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1)单独作用单独作用(SO2刺激呼吸道,CO则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携氧能⼒力)�(2)相加作用相加作用(SO2致哮喘、NOx支⽓气管、肺⽓气肿)�(3)相乘作用相乘作用(SO2和颗粒物,日本四日市哮喘病)�(4)拮抗作用拮抗作用(甲基汞神经症状,硒刺激呼吸道、肝肾功能退化。含30ppm甲基汞和12.5ppm硒食物喂养⾦金枪鱼90天,没有中毒现象)�(5)食物链的富集食物链的富集(痛痛病)�(6)⼆二次污染作用⼆二次污染作用(⽔水俣病:⽆无机汞甲基汞)�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表1美国密执安湖底泥中DDT的含量�⽣生态系统�⽣生态系统�DDT含量(ppm)底泥中�底泥中�0.040.04(湿重(湿重)�吃底泥的贝壳动物中�吃底泥的贝壳动物中�0.410.41�各种鱼体中�各种鱼体中�3~63~6(75~15075~150倍)�吃鱼的海鸥体脂肪中�吃鱼的海鸥体脂肪中�7240072400(181181万倍万倍)�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不少污染物虽经科学证明有损于⼈人体健康,但不易被社会接受,更谈不上立法。�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化、⽣生化等�监测对象:空⽓气、⽔水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二(⼆二)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特点�2.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所以必须长期监测�3.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环境监测的追踪性�目的确定制定计划采样、运输、保存测定数据处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