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中水回用
- 张立中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19 09:23:16
文档简介:
第24卷第2期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01.24N。.22004年3月JournalofHebe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Mar.2004———————————————————————————————————————————一=一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中水回用鲁秀国1,张小秋2,秦哲1,李占臣1(1.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哈尔滨市游泳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09)摘要:通过对水资源紧缺现状的阐述,论述了中水回用的目的、水质要求、中水水源、中水系统、中水处理工艺等,提出了制约中水回用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关键词:水资源;中水回用;水处理中图分类号:X1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65(2004)02—0203—04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了“水资源危机”.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地域相差悬殊,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跑、冒、滴、漏现象普遍,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量和废水量不断增加,造成城市水源水量日益不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同时水污染也日趋加剧,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是缺水地区,特别是近几年北方干旱少雨,致使树木死亡,植被破坏,土壤沙化,对工农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据山东、辽宁、黑龙江、陕西、江西5省94个城市调查,1989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127亿元,现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城区农村尚有5000多万人和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鉴于水资源紧缺现状,中水得到了人们的注意.1中水回用的概念1.1中水概念⋯中水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过的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中水一词起源于日本,在国际上并不流行,但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中水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受.1.2中水水源选择中水水源一般按如下顺序:1)优质杂排水:冷却水、淋浴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2)杂排水:优质杂排水+厨房排水;3)杂排水+厕所排水.其中优质杂排水是中水水源的首选,其排水水量大,有机物浓度低,处理工艺简单,投资运行成本低;如果中水需求量较大时,也可以选用杂排水,最后才考虑选用厕所排水.1.3中水水质旧1中水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对中水水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3个/L)、细菌总数(<100个/mL)、余氯量(管网末梢>o.2mg/L)、悬浮物(<10删L)、CODb(<10mg/L)、BOD5(<10蝣/L)等.2)满足人们感观要求,无不快感觉,其指标主要有浊度(<10度)、色度(<40度)、臭味(无不快感觉).收稿日期:2003—04~05作者简介:鲁秀国(1964一),男,吉林农安人,河北大学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研究万方数据’204’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一=3)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其衡量指标有pH值(6.5~9.0)、硬度(<450mdL,以CaCO,计)等.近年来,我国对中水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保证中水作为生活杂用水的安全可靠与合理利用,《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即将以国家标准形式出台.1.4中水的用途由于中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可作为冲洗厕所、卫生清扫、绿化、洗车等杂用,因为中水在卫生学上要求严格,所以在使用上是安全的.1.5中水回用的目的意义1)用水质及水价都较生活饮用水低的中水,来代替生活饮用水冲洗卫生器具、绿化等,可节约很大部分高质水,为人们间接地扩大“供水量”.2)可以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缩减其昂贵的处理设施以及降低其日常运行费用.3)可以减轻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压力,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2中水回用现状‘3]世界各国对中水的回用十分重视,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已将中水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灌溉、养殖业、市政绿化、生活洗涤、景观用水等方面,有的甚至将污、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城市自来水的补充水源.美国城市中水回用量达9亿m3,其余的或回灌地下控制海水入侵或供娱乐、养鱼等.日本是开展污水回用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主要将中水用于小区和建筑物生活杂用水.据报道,目前仅东京一地的大型建筑物内已建成的中水道系统就达60余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