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泉眼水库冰下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观察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19 11:11:21
文档简介:
第l9卷第1期2006年5月水产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FISHERIESV01.19。No.1M.2006文章编号:1005—3832(2006)01—0062—06西泉眼水库冰下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观察李姥,姜作发,李池陶,赵文阁(1哈尔滨市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摘要:2006年3月对西泉眼水库冰下浮游动物种群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冰下浮游动物共32个种属。其中优势种有偏孔砂壳虫、普通表壳虫、表壳虫、镖水蚤、剑水蚤。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的数量最大为1600.0ind/L,占总数的92.6%;桡足类的生物量最大为0.3851,占76.1%。水平分布Ⅱ采样点数量最高为2661.0ind/L,nl采样点生物量的总量最高为0.5378mg/L。垂直分布在同一断面,上层的浮游动物大于下层浮游动物的数量;深水区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大于浅水区。关键词:西泉眼水库;冰下;浮游动物中图分类号iQ948.8,S917.3文献标识码-A关于冰下浮游生物的研究,李永涵(1985,1993)对越冬池冰下浮游生物的种群结构、特征、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姜作发(1999)在进行高寒地区大水面增殖技术研究,研究了蛤蟆通水库冰下浮游植物的变化规律、种类组成、结构特征等;黄权等(1996)研究了鲤鱼越冬池的浮游动物变化;李维贤等(1999)研究了黑龙潭水库浮游动物的资源。对西泉眼水库浮游生物的研究,很多学者先后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调查,韩英(1998)等对西泉眼水库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浮游生物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但对西泉眼水库$-F浮游动物的研究至今未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泉眼水库冰下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初步观察,以期对西泉眼水库的浮游生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水域资源的合理利用,渔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自然概况西泉眼水库始建于1992年,于1996年竣工蓄水,位于阿城市平山镇南部,松花江南岸一级支流阿什河上游,尚志、五常、阿城三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6,北纬45。l25”,距哈市112km。河水自北向南流入库区,库区的右岸多为耕地和山林,有二道河子汇入库区;左岸多为陡峭的山体,植被茂盛,有黄泥河汇入库区,水库集水面积1151km2。水库总库容4.78x108m,正常蓄水位高程为209.9m3。可养水面29.33km,平均水深8m,属丘陵型水库。库区岸线绵长曲折,水体水质清澈无污染,收稿日期:2006—03—22作者简介:李醯,(1983一),女,啥尔滨市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通讯作者:姜作发,(1949一),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李醅等:西泉眼水库冰下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观察·63·底质大都为草甸土、黑钙土、腐殖土。是哈尔滨市区生活用水备用水源。西泉眼水库气候接近哈尔滨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少雨干旱,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冷凉早霜,冬季长而寒冷。年降水量536mm,全年无霜期120~140d,年平均气温3.4c【=,年日照时数2400~2700h,有效积温2500—2800c【=。11月初开始冰冻,冰厚0.7~1m,4月上旬解冻。1.2调查方法根据西泉眼水库的生态环境特征,分别设置I(上游,水深5.9m)、Ⅱ(中游,水深11.3m)、nl(下游,水深21.0m)定量采样点。同时,在沿岸等设置多个定性采样点。采样和计数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7和《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进行。大型浮游动物定性样品用25浮游生物网拖捞获取,小型及微型浮游动物的定性、定量采用浮游植物定性定量样品。定量样品用2.5L采水器于各样点底、表层等量采水共lOL,用25浮游生物网过滤取样,当即用波恩氏固定液固定,带回实验室镜检。各类浮游动物种类主要按文献[9鉴定,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个体平均鲜重换算和优势种按有关计算方法实际测量】。采样时冰厚0.80—0.82m,水温O.5c【=。1.3数据处理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公式H=一∑(,l/Ⅳ)log:(n/N),E=H/log:S,为群落多样性指数,ni为i种物种密度(ind./L),Ⅳ为群落中所有物种的总密度(ind./L),S为种类数,E为均匀度指数。相似系数采用Taccard系数公式P=c/(a+b—c),其中P为相似系数,a、b为西泉眼水库冰下、明水期浮游动物种类种数,c为共生种类。2结果与分析2.1种类组成及特点西泉眼水库冰下浮游动物一共有32个种属,其中原生动物最多,l7种,占53.1%。轮虫次之,9个种,占28.1%。桡足类4个种,占l2.5%。枝角类2种,占6.3%。(表1)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