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蓝藻治理技术及应用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19 11:16:51
文档简介:
=目=置:.母鼗一.i丌:‘U浅谈蓝藻治理技术及应用方文秀.杨晓茹(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11)摘要:文章对当前国内外各类蓝藻治理技术作出一定地分析和比较,着重介绍了絮凝沉淀+气浮藻水分离技术的工艺流程及特点。关键词:蓝藻治理法;絮凝沉淀+气浮藻水分离法中图分类号:TE99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359(2016)04—0252—03DOI: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4.0990前言蓝藻是目前对我国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的一种水生生物,其本身呈绿色,大量浮藻覆盖在水面上像一层粘糊糊的“绿油漆”,专家们为它取了个靓丽的名称——蓝藻水华。在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左右)等条件,蓝藻就可能爆发疯长。呈聚集状态的蓝藻极易死亡,夏季高温时甚至几十分钟就发生大量死亡。腐败死亡的蓝藻一方面产生由多种致臭物质组成的臭味,影响周边环境;另一方面腐败分解的蓝藻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极度缺氧,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同时缺氧水体的底质发生厌氧反应,使水体变黑变臭,形成“湖泛”,污染水环境,威胁饮用水安全。为了减轻湖泊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必要对堆积的水华蓝藻进行清除。目前国内太湖沿岸、巢湖沿岸及滇池沿岸已经建造了多座藻水分离站。本文就蓝藻治理技术及藻水分离站中的核心技术——藻水分离法及其特点作出简单介绍。1蓝藻治理的方法目前,国内外蓝藻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除藻法、化学除藻法及物理除藻法三大类。1.1生物法除藻主要包括鱼类除藻法、生物浮床法和微生物除藻法。1.1.1鱼类除藻法作者简介:方文秀(1980-),男,安徽枞阳人,毕业于重庆大学,学士,高级工程师。蓝藻是淡水鱼类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治理藻类,防止藻类暴发。但如果蓝藻爆发、污染严重,水体会处于缺氧状态,鱼类无法生长,更难以控制大规模爆发的蓝藻。而且要让鱼类按照人类的主观意愿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水域内并达到相当数量规模地去控制和防治蓝藻聚集污染是难以实现的,目前尚无实践方面的成功案例。1.1.2生物浮床法利用吸附藻类的植物和其他生物控制水体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过量繁殖,从而建立生态平衡系统。该技术是利用生物竞争的方法抑制藻类生长,目前在小范围水域取得实验性的成功,在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生物抑制技术。其发展瓶颈在于水生植物的收割和后续处理。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理,水生植物到了秋季会衰亡继而在水体中腐烂,体内吸收的营养物质重新回到湖体。因此,对于大面积水域如巢湖等大型淡水湖,该技术尚无法大面积推广。1.1.3微生物除藻法将活性污泥中的有益菌种进行菌群筛选、分离出来,喷雾干燥后获得高密度菌粉,再通过工厂化大规模生产,附着到专业填料上,并填置于水体中,形成高效除藻系统。微生物除藻法存在较大的风险和隐患,外加微生物在开放性水域内的生长繁殖难以控制,可能对饮用水源地造成生物污染等。1.2化学法除藻用化学药物杀灭方法,一般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等。早期海洋赤潮治理也常用硫酸铜,效果较好,目前景观循环水除藻也大量使用硫酸铜。但二价铜离子对生物幼体具有致畸陛,并引起饵料藻类的严重脱落;同时,化学物质由于具有一定的毒性,能破坏水体正常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开放水体中化学法除藻鲜有应用。1.3物理法除藻主要包括超声波技术、磁选分离技术、絮凝沉淀法、溶气气浮法及絮凝沉淀+气浮藻水分离技术。1.3.1超声波技术通过超声波对蓝藻细胞的破坏使蓝藻下沉,对于低浓度含藻水有显著效果。超声波技术主要用于杀灭藻类,尤其是抑制微囊藻毒素的释放。而对高浓度藻浆及堆场内储存的陈积蓝藻效果有限,尚未形成规模化处理的能力。1.3.2磁选分离技术该技术将蓝藻絮凝后加入铁粉顺磁剂,从而将蓝藻分离。有一定的效果,但处理能力相对较弱。该技术目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工程上并无成熟的应用。1.3-3絮凝沉淀法通过比重较大的絮凝剂的作用,使蓝藻形成较大絮体后靠重力下沉。由于浮游蓝藻往往具有伪空胞,为两端呈锥形的微型空筒所组成,有遮光和漂浮的功能。伪空胞充气后蓝藻的密度小于水而漂浮于水面之上,单靠絮凝沉淀难以去除。另外在温度、风力和水动力扰动等条件下,絮凝沉淀形成的絮体并不稳定,容易再次上浮。1.3.4溶气气浮技术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在加压或者负压条件下使水中产生微气泡,代替传统的引气设备向水中引气的气浮工艺,溶气气浮主要用于污水处理系统,对除藻有奇效,是污水处理系统中一个新的突破。溶气气浮技术由空气压缩机送到空气罐中的空气通过射流装置被带人溶气罐,在0.35MPa压力下被强制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气水,送到气浮槽中。在突然释放的情况下,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析出,形成大量的微气泡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