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参加太湖以渔控藻工程项目验收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21 12:56:15
文档简介:
科技之窗582017年第7期科技之窗科技之窗6月1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渔业生态环境研究组在《EnvironmentalPollu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手性农药高效氯氰菊酯对鱼类毒性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广谱性农用杀虫剂,对水生生物毒性极高,在湖泊、水库、鱼塘附近施用时,很可能通过灌溉流动、污水排放和飘移沉降等途径进入水体,并对天然、养殖渔业资源造成损害。手性化合物(chiralcompounds)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高效氯氰菊酯是典型的手性农药,由四个手性对映体(1R-cis-αS,1R-trans-αS,1S-cis-αR和1S-trans-αR)组成。研究组通过手性色谱柱将高效氯氰菊酯的四种对映体分离出来,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分别评价四种异构体和消旋体对鱼类的毒性。研究发现:(1)1R-cis-αS和1R-trans-αS异构体对斑马鱼的毒性比1S-cis-αR和1S-trans-αR异构体高1000倍以上。其中1R-cis-αS异构体比消旋体毒性高近三倍;(2)1R-cis-αS和1R-trans-αS异构体和高效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在手性农药对鱼类毒性影响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氰菊酯消旋体在0.01μg/L~0.1μg/L浓度下即可引起斑马鱼肝脏和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氧化损伤,包括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等;(3)1R-cis-αS、1R-trans-αS异构体和高效氯氰菊酯消旋体对斑马鱼的致毒剂量已经接近甚至低于其在环境中的检出浓度。结果表明:(1)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可能对水环境中的渔业资源造成危害,因此应减少其在近渔业水域农田的施用,尤其应避免在稻渔共作中使用;(2)高效氯氰菊酯的不同对映体对鱼类的毒性差别极大,因此在能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可尝试使用对鱼低毒的对映体进行害虫防治。上述成果对于手性农药的科学使用和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研究论文题目为“Theenantioselectivetoxicityandoxidativestressofbeta-cypermethrinonzebrafish”(Environ.Pollut.2017,229,312-320)。《EnvironmentalPollution》为环境科学一区(JCR)杂志,影响因子4.84。此项工作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农药环境毒理实验室合作完成,通讯作者为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穆希岩助理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学锋教授。5月26日,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苏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对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2016年太湖治理专项省级统筹项目“太湖以渔控藻工程”进行了验收。江苏省发改委、财政厅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验收会,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作为项目第三方技术评估单位参加了会议,徐跑研究员做了项目效果评估汇报。徐跑研究员介绍了淡水渔业研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参加太湖以渔控藻工程项目验收究中心技术支撑以渔控藻工程项目的有关情况,汇报了项目2016年的效果评估报告。项目向太湖放流鲢鳙鱼苗共4947.11t,直接固定氮140.55t、固定磷33.22t,累计从水体中消耗藻类约395768.64t,达到项目各项预期指标。与会专家和领导在听取了项目实施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的报告后,充分肯定了以渔控藻项目在治理太湖中的意义,并就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与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就以渔控藻工程项目开展密切合作,就项目实施水域水质变化情况、浮游生物变化情况、控藻生物生长和摄食情况开展长期跟踪监测,顺利完成了每年度的效果评估报告;同时,根据研究积累,在工程前期设计、工程实施等方面给予了建设单位相应的技术支撑。下一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将按照专家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做好基础研究和跟踪监测工作,建立相应的技术评估体系,为以渔控藻工程的科学开展和成套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