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渣饲料资源化开发研究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23 11:03:55
文档简介:
养殖与饲料2009年第1期饲料与营养.55.木薯渣饲料资源化开发研究刘平(湖北省武汉市九通牧业有限公司,武汉430070)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对木薯渣纤维素的降解途径进行不懈的研究,通过不断的筛选和培育,现已基本确定高产纤维素酶和菌体蛋白的菌株,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08年3月份完成了中试实验和可行f生研究报告,消化代谢试验和饲养实验以及扩大生产的工艺设计也已经完成;2008年7月通过了该项目的专家论证会,2008年8月通过了项目工艺的论证。现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条件已基本成熟。1项目提出背景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木薯是仅次于水稻、甘薯、甘蔗和玉米的第五大作物。据测算:我国收稿日期:2008—10—29刘平,男,博士。木薯产量每年约600万t,且每年以约3O比例增长。木薯种植业之所以发展如此高速发展,是因其适应性强和应用性广。木薯已广泛用于加工淀粉、酒精和饲料,并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建材等方面。因此,木薯种植与加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潜力。广西是我国木薯主产区之一,木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1/3以上。通过实施《国家生态扶贫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广西木薯种植和木薯加工业都形成了新的态势。广西有较多的木薯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厂家都是将木薯加工生产成淀粉和酒精。(F一6.87)均达到显著水平,根体积达极显著水平,故进一步测验各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见表8~表10)。(2)通过2.2中(1)可知,幼苗根系鲜重的增加完全是由水分的增加而造成的,显示出SMTMP处理后的蚕豆幼苗根系的吸收能力增强。当浓度超过0.5mg/I时,主根长度明显缩短,而根系问不存在差异,平均值下降很小,体积并未随之降低。表明SMZ_TMP处理蚕豆后不只促进幼苗根系的增加,还增加根的数量和粗壮度。有利于幼苗根从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可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和抗旱性的形成。3小结通过幼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分析可知,SMZ-TMP处理蚕豆种子最适宜的浓度为0.5mg/L,使蚕豆幼苗生长效果最好。以上结果和以前做过的SMZ_TMP处理大豆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参考文献[1]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良卫生出版社,1990:119—120.Ez]刘兴坦,孙全根,陈良忠.复方新诺明(SMZ-TMP)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4(2):103—104.[3]朱广廉,钟海文,张学琴.植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8—111.[4]南京大学主编.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二版)[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106—110..56.饲料与营养养殖与饲料2009年第1期木薯加工生产成淀粉和酒精后,遗留下大量木薯渣。木薯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有的木薯渣没作处理,有的木薯渣当地养殖户都直接将其混入饲料煮熟后喂猪。这种单纯的处理方法,不仅劳累费钱,而且猪对木薯渣的营养成分不能很好的吸收。尤其是有的养殖户还缺乏木薯渣的贮存经验,往往只是堆积露天下用薄膜简单覆盖,致使木薯渣在1~2d内就变黄变黑,用其饲喂牲畜就会引起中毒、发病。借助于“木薯渣饲料资源化开发项目”,将木薯渣再次利用,把木薯渣变成为饲料加工业的主要原料,可变废为宝,既可推动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也可解决了畜牧业饲料资源问题,推动畜牧业发展,优化木薯产地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木薯渣引起的污染问题。总起来说。木薯渣经过科学的发酵处理,再进行科学配方,变成环保饲料,可降低成本,显著提高畜牧经济效益,并有生态、环保、资源等多种效益。2产品技术原理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木薯渣粗纤维含量高,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可利用养分少,适口性差,在饲料分类学上归为粗饲料。纤维素是吡喃型葡萄糖的聚合体,半纤维素则是由葡萄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多种单糖残基聚合而成的异型多糖,此外,在植物体还存在由苯基丙烷聚合而成的一种非多糖物质一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紧密结合、相互缠绕构成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这些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牢固,只能吸水润胀,不能被单胃动物的消化液和酶所分解,仅靠其盲肠微生物少量酵解,消化率很低。只适用于反刍家畜的饲养。20世纪初人们根据仿生学的原理,研究了牛、马、羊等反刍类动物的消化机制及肠胃微生物区系。在牛瘤胃机理启发下,人们进行了瘤胃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分离、鉴定与纯培养技术的研究,以及瘤胃微生态人工模拟技术的探讨,取得可喜进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日新月异,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八五”期间在国家科委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援助下,引入美、澳等农业发达国家最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