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探讨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24 13:14:53
文档简介:
一~一一一瑟循环经济Recycle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探讨李凯t李双双z张莹z(1.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建筑垃圾传统处理方式及其危害,估算了我国近10a的建筑垃圾年产量,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路径。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harmfulnessofhandlingurbanconstructionwasteintraditionalwaysinChina,theyearlycapacityoftheconstructionwasteduringthepastdecadesWasestimated,andthenamodetorecycletheconstructionwastewagproposed.Keywords:constructionwaste;recycling;cyclicutilization中图分类号:X7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21(2011)05—0031-031引言根据建设部令第139号《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条:“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迅速发展,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必然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建筑垃圾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必要性上,而在实践中如何进行操作的研究还很不充分。面对我国建筑垃圾问题日益突出的实际情况,对于在实践中如何将建筑垃圾资源化阔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及产量状况2.1建筑垃圾传统处理方式及其危害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七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然而,经过核准后对垃圾的处置仍然是以填埋或者露天堆放为主。这种传统的处理建筑垃圾的方式主要有三大危害:一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包括会污染到空气、水体、土壤,同时对城市的市容与环境卫生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传统建筑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无疑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填埋的地方越来越少,并且会使填埋区长久不能复耕。三是建筑垃圾的弃置同时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2.2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估算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筑垃圾产量的权威统计数据,学术界的统计方法也众说纷纭,由于建筑垃圾的产量是解决建筑垃圾难题以及管理部门设立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性依据,所以对我国建筑垃圾产量进行估算是非常必要的。影响建筑垃圾产量的因素主要包括3种:建筑施工面积、建筑装潢面积、更新改造面积。一般认为10000m2的建筑施工面积平均产生550t的建筑垃圾。此外,根据现有的研究显示建筑施工面积对城市建筑垃圾产量的贡献率达到47.990%【2].在此选取48%的贡献率进行估算。所以,根据我国的建筑施工面积情况可以估算出我国的建筑垃圾年产量。估算公式如下:建筑施工垃圾年产量=年建筑施工面积(万m2)×550(t)建筑垃圾年总产量=建筑施工垃圾年产量/48%根据以上估算公式以及《中国统计年鉴》[,]对我国建筑施工面积数据的调查得出估算结果,见表l。收稿日期:201l-0l一27;修订日期:201l-05—06。作者简介:李凯,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万方数据根据以上估算结果,2008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已高达6亿t,增长速度很快。3穿越城市“建筑垃圾高山”路径探索3.1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内部核心构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决我国建筑垃圾难题,首先必须由各地区政府支持引导建立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企业。企业建立以后需考虑的是企业的原材料(建筑垃圾)来源问题或者谁会接受用建筑垃圾生产的产品问题。所以,在建立了循环利用企业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运转,必须再以企业为核心建立起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产业链。这里所谓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就是在建筑垃圾产生之后,不是将其直接填埋或进行非资源化处理,而是运往专业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由企业里的专业工人采用科学方式和先进设备来处理建筑垃圾[4],然后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再出售给建筑公司的一个循环过程。所以,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生产建筑垃圾和消费生态建材的建筑公司;(2)消费建筑垃圾和生产生态建材的资源化公司Is]。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产业链就是在建筑公司与资源化公司之上构建起来的,见图1。建筑垃圾资源化声品图l资源化产业的内部核心构建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产业包括“两个循环”,将其概括为“小循环”与“大循环”。“小循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