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知识点总结
- 环保小兵 王续
-
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26 12:38:16
文档简介:
初高中理科专业教学机构初高中理科专业教学机构咨询电话18858670432150572961601氮的知识点总结氮的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二、氮气(二、氮气(N2):):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占78%(体积%(体积分数)或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2.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由于N2分子中分子中的N≡N键很牢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4.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但这种稳定是相对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⑴N2的氧化性:的氧化性:①与H2化合生成化合生成NH3N2+3H22NH3〖说明〗〖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②镁条能在镁条能在N2中燃烧中燃烧N2+3Mg====Mg3N2(金属镁、锂均能与氮气反应)(金属镁、锂均能与氮气反应)Mg3N2易与水反应:易与水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拓展延伸〗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生的反应有:〖拓展延伸〗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生的反应有:2Mg+O2====2MgON2+3Mg====Mg3N22Mg+CO2====2MgO+C⑵N2与O2化合生成化合生成NO:N2+O22NO〖说明〗〖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5.氮气的用途:.氮气的用途:⑴合成氨,制硝酸;合成氨,制硝酸;⑵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⑶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⑷保存粮食、水果等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食品,以防止腐烂;⒆O2(加热、催化剂)4HNO3(浓)==4NO2↑+2H2O+O2↑强氧化性不稳定性HNO3NaNO2⑽NaOH⒄MgN2O4⒃H2ONH3.H2ONH3N2NONO2Ag(NH3)2+NH4Cl⒀AgNO3⒁NaOH⒂HCl⑿Δ⑾H2OMg3N2⑵Cl2、(23)CuO⑴H2⑶O2(放电)⑷NH3⑸O2⑹⑺⑻Cu⒅HCl⒇Cu、(21)Fe2+、、(22)I—①与金属反应:Cu、Fe②与非金属反应:C、S③Fe、Al在冷、浓HNO3钝化④Pt、Au能溶解于王水(浓HNO3:浓HCl=1:3)⑤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Fe2+、SO2、H2S、HI有机物硝化反应:C6H6酯化反应:C3H5(OH)3⑼Δ(24)Δ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初高中理科专业教学机构初高中理科专业教学机构咨询电话18858670432150572961602⑸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⑹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6.制法:.制法:⑴实验室制法:加热实验室制法:加热NH4Cl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和NaNO2晶体的混合物。晶体的混合物。NaNO2+NH4Cl===NaCl+N2↑+2H2O⑵工业制法:工业制法:液氮(沸点液氮(沸点-195.8℃)℃)N2空气空气────→────→───→───→液氧(沸点液氧(沸点-183℃)℃)O27.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自然固氮自然固氮→闪电时,闪电时,N2转化为转化为NO生物固氮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化合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工业固氮工业固氮→工业上用工业上用N22和H2合成氨气合成氨气8.氮的循环:氮的循环:〖说明〗〖说明〗在自然界,通过氮的固定,使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进入土壤,在自然界,通过氮的固定,使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进入土壤,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的化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