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剑老师谈UASB设计
- 海之魂
-
3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26 13:48:08
文档简介:
马三剑老师谈UASB设计1、什么类型的废水才适合用UASB技术?它对进水水质有哪些要求?或者说进水的水质对用该技术产生什么影响?答:大家都不知道“什么类型的废水适合用UASB技术”,这样问就犯大错了!拿水来试,如果长期(6个月以上)稳定(正负5%)地保持BOD5去除率在90%左右,并且,器内污泥量增加,和有足够量的沼气产出。对这种水就能用UASB处理。少谈论,进实验室去!2、三相分离器设计的主要核心是什么?它的角度如何根据水质及工艺工艺参数来确定?如何防止出水带泥花何克服浮沫问题?答:三相分离器的关键(核心),就是保证:产生的污泥量大于流失的污泥量,反应器中的污泥量是增加的。凡能达到此目的的,就是“好”三相分离器,别拘泥形式,别落入“前人”的桎梏。所以,我说多了会增加此方面的危险,不便多说。出水带泥不能防,不必防。浮沫不是问题,克服它干什么?3、UASB的布水系统如何设计才能让处理效果比较好?如何设计能形成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如何防止进水通过污泥床时形成沟流和死角?如今比较常见的在UASB池底布穿孔管,然后用泵将进水抽进,请问这样的布水方式对处理效果有何影响?答:布水器和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明确。搅拌不是靠水力,而是靠“气”比水轻。产气良好的反应器可能无此问题。布水器对处理效率的影响,我没有定量的数据支持,不清楚,不敢讲,我想大家呢!谁有定量的数据支持的观点?你们研究研究。这类布水器用起来还可以。4、颗粒污泥如何培养?据称国内的UASB绝大多数难以培养出处理效率比较高的颗粒污泥。答:废水的类型、反应器结构一旦确定,颗粒污泥不是培养出来,是结果,是设计和操作的产物。你的意思是国内UASB没有颗粒污泥吧?!我基本同意,但不是所有的国内所有UASB,都无颗粒污泥,我知道有些UASB,在很长时间内都有很好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和处理效率的关系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样。厌氧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废水的类型、停留时间等关系更密切一些,和是否颗粒污泥关系不很紧密。所以,“处理效率比较高的颗粒污泥。”这里可能有二个目标,一是处理效率,二是颗粒污泥。5、UASB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如何控制的?我觉得现在生化处理很多是靠个人的经验控制,缺乏成熟的方法,这是一项技术发展的障碍,如何整理出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答:这是厌氧问题的关键。有些“专家”在追求高负荷,能达多少多少千克(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工程上真正的主要目标是“稳定”。我同意现在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控制为主”的说法。但是,这就是方法的一种吧。所以,我看过前年的春节晚会后,就老讲:我们是污师(污水污水处理工程师),是“巫师”(靠个人的经验来办事)。不是“技术发展的障碍”,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是目标,是大家用武的舞台。我在许多场合下讲自己的“梦想”(这里是第一次):“把一个反应器的水取出来,用某种仪器一分析,就知道三天之后会出事。”最后一段,本人在此处“信口雌黄”原因,就是不愿不会编书,又没有想当教授、专家、名人的压力。或许,我们的讨论将来可能成为一本“著作”呢。由心而发的是“著”,东抄西拼是“编”。但有朋友讲:编书也是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多多。现在老到“不太”走极端了,同意!所以,才有今天的讨论。是不是贡献不敢讲,但敢讲:“这是心里话”!应该贪心,它进步的最原始动力,如果索要公开的资料还不能算是贪心呢。认识到“何况知识和技术是要多年的积累的,宝贵的经验更是积累中的沉淀”。是很难得的,何况,厌氧又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巫术。无密可保,放开来问。如果上一下“苏州科技学院/科技处/科研机构”可能得到一些工程信息,注意是2001年前的内容,现在由于惯性力作用,又有几个新工程,以后整理出来供大家“扁”。6、ABR是个非常先进的技术,我毕业论文就做的ABR技术,您为什么不进行研究和应用呢?答:一个技术是否先进,很难判断,我个人认为:(1)看其本质上和其他技术的区别;(2)分析使用对象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讲,越离自然状态远的,人工控制能力越强的技术,就越“先进”。例如,自然界中的厌氧、好氧反应现象,比人类的历史早多了,我们能惊叹在大自然的奇妙,而不能讲大自然的技术水平很高。从厌氧发酵罐——UASB——IC,反应器结构越来越复杂,人对厌氧过程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单位体积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大,单位体积的造价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依赖控制能力、控制水平。对于“地多人少”的个案,厌氧氧化塘可能最好;而对于“可用面积极小”的个案,IC系列的反应器可能最好。总之,(1)厌氧技术是一种实用技术,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讲某种技术先进;(2)如果其它技术还存在,说明有其存在的理由。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技术,我院研究的很多很早,从公开发表的文章的数目看,我院做得可能是最多的。ABR是厌氧技术的一种,脱离“个案的实际情况”我不好谈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