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管理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 帅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30 14:27:46
文档简介:
作者:王振旗,男,1985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上海市环保科研项目(沪环科[2014]43);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沪农科推字[2013]第44号)。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管理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王振旗(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摘要对上海市二十余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践经验和启示进行回顾与评价,探讨了当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的管理需求,并结合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现状特征及减排形势,研究了适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项目管理机制,包括项目实施管理和工程建成运行监管,为工程推进实施和长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其长期发挥生态环境效益。关键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减排管理机制上海市DOI:10.15985/j.cnki.10013865.2015.09.018犕犪狀犪犵犲犿犲狀狋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狅犳狆狅犾犾狌狋犻狅狀犮狅狀狋狉狅犾狆狉狅犼犲犮狋犳狅狉犻狀狋犲狀狊犻狏犲犫狉犲犲犱犻狀犵狅犳犾犻狏犲狊狋狅犮犽犪狀犱狆狅狌犾狋狉狔:犪犮犪狊犲狊狋狌犱狔狅犳犛犺犪狀犵犺犪犻犠犃犖犌犣犺犲狀狇犻.(犛犺犪狀犵犺犪犻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犈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犛犺犪狀犵犺犪犻200233)犃犫狊狋狉犪犮狋:Basedontheevaluationoftheexperienceandinspirationofanimalbreedingpollutiontreatmentinthepastmorethan20yearsinShanghai,themanagementdemandofthecurrentprojectsonanimalmanuretreatmentwasexplored,andthemanagementmechanismofthepollutioncontrolprojectsforintensivebreedingoflivestockandpoultrywasstudied,including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operationsupervision.Thispapercould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theconstructionandsustainableoperationofthepollutionreductionprojects,soastogainlongterm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benefits.犓犲狔狑狅狉犱狊:intensivebreedingoflivestockandpoultry;pollutionreduction;managementmechanism;Shanghai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数量逐年增长,规模养殖比例逐年加大,根据《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猪、牛存栏量分别达4.6亿、1.1亿头,家禽存栏量达53.5亿羽,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65%、79%、47%;《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到2015年规模养殖比例将进一步提高10%~15%。由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或不匹配,畜禽规模养殖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12]。据报道,四川、海南、广东等省畜禽氮负荷已达到202.98kg/hm2以上[3],远远超出欧盟农业政策规定的170kg/hm2的警戒线[4];上海、江浙等平原河网地区畜禽养殖集约发展与污染治理脱节的问题亦逐步凸显[56]。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将农业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范围,并明确工作重点为规模化畜禽场,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为进一步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基于畜禽养殖产排污系数测算和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各地区在治理技术筛选、鼓励政策出台、考核认定标准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与应用工作[79],为污染减排的实施提供技术和资金保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普遍存在畜禽场积极性不高、项目建设周期过长、建成工程不运转等问题,不仅未从根本上解决畜禽污染问题,还造成了大量资金浪费。因此,本研究在总结上海市二十余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依托“十二五”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程的推进实施,针对减排工程技术适用性要求高、投资相对偏大、建设过程与建成运行管理重要等特点,提出系统性强、操作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减排工程建设和运行达到预期污染减排效果。1上海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历史及经验启示1.1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历史上海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畜禽养殖污·001·环境污染与防治第37卷第9期2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