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杀菌剂比较
- 环保小兵 王续
-
1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4-05 17:48:09
文档简介:
水处理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是腐蚀、结垢、微生物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相互关联,它们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冷却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中微生物的影响面更大。在碱性水处理技术(系统自然浓缩,不调pH,一般pH值在7.5~9.0之间)中,尤其是含氨冷却水中,氯类杀生剂的杀菌速度和效果大大降低,需要维持系统有效的余氯浓度所需要投加的氯类杀生剂剂量相应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次氯酸在pH为6~8.5时,就发生电离,pH值在8.5以上时,氯基本以氯酸根的形式存在,由于氯酸根带有负电荷,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相斥,故不易接近细胞,次氯酸根的杀生作用只有次氯酸的1%~2%,从而使之杀菌能力大幅减弱或丧失。当水中含有氨时,由于氯类杀菌剂的强腐蚀性和易被氨、氮消耗以及残留余氯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等不利因素,使氯类杀生剂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水处理技术的需求。目前被广泛用于循环水处理的氧化型杀菌剂氯气等氯类杀菌剂产品,由于不适用于碱性配方及众所周知的危险性,对环境的污染、对金属设备的腐蚀等缺点,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杀菌剂来代替。优氯净、强氯精等氧化型杀菌剂虽然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但由于气味刺鼻难闻,投加时易产生粉尘,给使用带来不便。次氯酸钠杀菌活性低,用量大,碱度大。随着水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环保标准日益严格,人们致力于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溴类杀生剂的杀菌机理与氯类杀生剂相似,但杀生效果快速,应用条件及环保因素等方面均优于氯类杀生剂,是氯类杀生剂的良好替代品,因此溴类杀生剂的开发研究势头迅猛。国外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开发溴类杀生剂,目前已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广泛应用于工业冷却水系统及游泳池、戏水乐园等场所的杀菌处理。其主要产品有氯化溴、溴氯化合物、二溴氮氚丙酰胺、溴氯海因类产品。国际知名的化学品公司美国的NALCO、DOW、日本的栗田等均有自己的产品,目前溴类杀生剂市场成长已超过氯类杀生剂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平稳增长。我国目前在溴类杀生剂开发应用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先后有相关科研院所及生产厂家开发并应用了部分溴类杀生剂品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抚顺精诚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具活力专业水处理公司,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技术,开发生产并应用了BROM408/410溴基液体杀菌剂,该杀菌剂是结合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杀菌剂,它克服了现有杀菌剂的不足,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快速、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在稳定性和实现无味,有效降低循环水中的浊度,可以实现液体连续计量投加方面取得突破,加上良好的性能价格优势,将成为日后溴类杀生剂的代表产品,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氧化性杀菌剂应用较早,在冷却水中已用了半个多世纪了,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了。这类杀菌剂通常是一些强氧化剂,如卤素中的氯、溴和碘,还有氯的化合物、臭氧等。大体可分为五大类:氯基杀菌剂、溴基杀菌剂、二氧化氯、过氧化物和臭氧。(1)氯基杀菌剂。这类杀菌剂的主要品种有氯气、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胺丁、二氯及三氯异氰尿酸、二氯二甲基海因(DCDMH)等。广东兴宁电厂使用的是固态的氯锭或NaCLO溶液,它们对水中的微生物有优良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但是它们的杀菌作用受水中的PH值影响很大,PH值越高,杀菌作用就越差,同时ClO-会与B30铜管中的镍反应,使B30铜管产生腐蚀,故高浓缩倍率循环水高PH值情况下,一般不使用Cl2及次氯酸盐。因此,在杀菌剂市场对氯气的限制使溴、臭氧和二氧化氯等受到广泛关注。(2)溴基杀菌剂。这类杀菌剂的主要品种有溴化钠/氯气、次氯酸钠、臭氧、溴/氯溴、稳定性溴溶液、卤化海因(BCDMH—溴氯二甲基海因、BCMEH—溴氯甲乙基海因、DBDMH—二溴二甲基海因),溴化钠/氯化异氰尿酸等。有机溴杀菌剂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杀菌剂,它在国外最初是作为一种粘泥抑制剂,主要用于控制冷却塔上的塔泥增长,后来发现它具有优异的杀菌灭藻性能,又将它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杀菌剂。但有机溴能降低循环水中的总磷值,造成总磷异常,在含有有机磷盐的循环水中则不宜使用此类杀菌剂,另外溴化物较昂贵,到目前为止,这一致命的经济因素使得用溴的系统还是少于用氯的系统。(3)二氧化氯。ClO2在近几年电厂的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多,它与水中有机物接触,能分解残留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起到防止和除去粘泥的作用,不但适合PH范围广,抑制微生的能力也比Cl2强,同时还具有剥离性能,它具有剂量小、作用快、杀菌力强等特点。然而,缺点是沸点较低(11℃),气体或液体均不能运输,必须配专门的发生器到现场制作和使用。(4)过氧化物。这类杀菌剂的主要品种有过氧化氢与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它不会形成有害的分解产物,它的分解产物主要是氧和水,但多年来在冷却水系统中没能推广应用,其原因是它在低温和低浓度下活性较低,可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分解,并未被美国环保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