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构建适宜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
- Allen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4-06 20:46:01
文档简介:
·水业导航·因地制宜,构建适宜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俊新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与问题1.1基本情况我国有近6O万个行政村和260多万个自然村,农村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和缺乏有效管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远落后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大量未经处理的农村污水的直接排放,严重影响农村居住环境,对村民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近年来,随着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各级政府一直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国处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逐年增加(见图l,数据来源于住建部的相关公报),2016年农村的污水处理率达到22。尽管与城市污水处理率相比总的比例还较低,但年增幅较快。由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率差异很大,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零丑靶宅篙烬剐200720O7200720l020I120l220132014201年份图1全国已处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农村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采取城镇管网延伸、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由此可见,农村污水处理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前期,将成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重点之一,市场潜力巨大。1.2农村污水处理方式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纳管区域集中处理、村落污水集中就近处理和分户污水原位处理。纳管区域集中处理方式主要是城镇近郊区的村庄,通过管网将农户污水收集并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落污水集中就近处理方式是通过管网收集村落内住户污水,并集中到村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分户原位处理是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生态处理等形式将单户或几户的污水在住户的房前屋后原地处理或利用。决定污水处理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村庄发展规划、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或房屋间距)、距城(镇)区市政管网的距离、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和运行管理等,也取决于处理水的用途。对于缺水地区,污水处理与农业生产用水结合受到重视,不仅可以实现污水的再生利用,也可减低污水处理成本。1.3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进展和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农村污水排放标准缺失。目前我国没有针对农村污水的排放标准,各地大多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也有采用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以及污水处理成本。实践表明,农村与城市不同,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对污水的消纳条件与途径。(2)缺乏科学的决策系统。农村污水类型复杂、规模小、排放分散、不稳定、区域差异大,选择给水排水Vo1.43No.620171加¨他m86420适宜的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和技术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缺乏科学的决策系统,致使技术与工艺选择的人为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例如,有些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小型化”,建设和运行成本过高,对运行维护人员专业化水平要求高,农村地区难以接受;而有些过于强调低成本的简易处理技术,难以稳定达到处理要求。(3)缺少设备质量认证体系。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类型众多,但质量良莠不齐。(4)没有适合农村特点的排水(污水收集)系统设计规范或规程。污水收集是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普遍用城市污水管道设计规范设计农村污水管网,既造成浪费、增大投资,也存在潜在的隐患。(5)保障与监管机制不健全。以往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困难,正常运行率低,主要原因是长效运营的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2构建适宜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2.1与市政设施相适应的农村污水治理系统在城镇附近的村庄,通常以农户污水纳管并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方式为主。在城镇化率高、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普遍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统一管理。这些地区通常对处理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土地资源紧张,因此比较注重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化。其优点是污水处理设备效率高、占地小、处理水质好,不足之处是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高。为此,需要固定的资金保障,城乡统筹和专业化管理,以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在欧关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小镇和居民区采用此方式较多。我国江苏省和浙江省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此种类型的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积累了经验。2.2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村污水治理系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传统农业延续了近3000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靠世代积累2给水排水Vo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