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二尖瓣置换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
- Allen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4-07 19:12:44
文档简介:
188脏中心两位外科医生连续给100例继发孑L型ASD作手术修补(未作介入治疗)。平均年龄(60.5±6.4)个月(中位数年龄44个月,6例<1岁)。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儿57例。其中4例为静脉窦型ASD,6例生长发育落后,2例尚伴有严重胃一食管返流。其他合并畸形有Down’S综合征1例;Pierre—Robin综合征1例;Noonans综合征1例;二尖瓣脱垂1例;轻度肺动脉瓣狭窄1例;肺动脉高压2例。所有病例都靠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未作损伤性心导管检查,手术关闭ASD后再以TTE随访复查。结果所有手术关闭ASD者无病死和再次手术者,亦无术后残余分流及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体重<1lkg的婴儿患者在心肺体外循环时需输血,但未使用其他血制品。围术期并发症甚少,仅3例有术后暂时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未经特殊治疗均恢复窦性心律。在近期随访中心律正常,亦无残余分流。26例术后存在心包积液,3例为心包切开后综合征。其中16例应用非类固醇抗感染和利尿剂治疗。中位数住院期为4天,对所有手术病例在术后1或2个月进行随访。而对心包积液者一直随访至痊愈为止。讨论虽然导管关闭ASD具有很多优点,其治疗结果通常与早期的手术资料比较,尚缺乏与近代手术治疗结果对比的资料。文献报道一项非随机的和非配对的经导管与手术关闭ASD的对比资料显示:除了少数手术病例的住院时间较长外,两组间仅有微小的差别。不需用血制品常作为介入治疗的优点,有文献报道在一组年龄中位数为20岁的手术病例中亦不输血。亦有一些心脏疾病中心报道常规手术治疗仍为关闭ASD最安全的方法。总之,在缺乏随机对照的资料研究中,有关介入治疗关闭ASD的结果必须与真正的当代外科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在分析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时,应将治疗后是否发生残余分流、心律失常、是否应用血制品、治疗费用是否昂贵、住院时间的长短以及需要术后长期随访等因素都予以考虑。(徐大地摘)2004年5月第31卷第3期040影响儿童二尖瓣置换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英]/EbleBK⋯//AnnThoracSurg.一2003,76(3).一853~859儿童二尖瓣置换(MVR)手术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多,该文研究了儿童人工瓣的大小匹配问题。方法自1982年~2000年期间,施行MVR的53例儿童入选,共施行MVR76例次,中位数年龄5岁(1天~18岁),中位数体重17kg(3~21kg),39例患者在MVR前曾接受过其他心脏手术,其中二尖瓣成形27例。诊断:心内膜垫缺损28、二尖瓣发育不良14、伞状二尖瓣11,Shone氏复合体伴二尖瓣狭窄(MS)11、复杂心室畸形伴二尖瓣返流179/6、心内膜炎89/6、单纯性二尖瓣脱垂6和其他6。MVR手术适应证是二尖瓣关闭不全(MI)67.9、MS18.9和MI合并MS13.2;再次MVR的适应证为患儿生长发育、肉芽组织生长和血栓形成引起的MS,其中血栓形成占11,再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10年。该组人工瓣膜的大小为17~33mm,平均(23±4.8)mm,因心功能不全短时间体外膜式氧合支持16,永久性人工起搏30,同期还施行其他心脏手术21例,包括: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5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3例、二尖瓣修补失败4例、法洛四联症根治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肺动脉成形3例和其他8例。只有1例失访,随访时间1.5~20年,平均随访(9.3±4.9)年。结果该组MVR后仍遗留心脏病变11例,包括:室间隔缺损残余漏2例、左心流出道狭窄3例、右心流出道狭窄2例、生理性单心室3例和其他2例。手术死亡率11.3,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功能不全、人工瓣血栓形成和感染。心内膜炎、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不高,分别为0、11和2,但二尖瓣再手术率很高,10年再次手术率高达36,2次MVR349/6,2次以上9,不过再次手术耐受力较好,无手术死亡。将需要心脏移植和死亡归于治疗失败统计,治疗失败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较短(7.2年对2.5年,P=0.02),MVR同期行其他心脏手术、残留心脏病变和永久性人工起搏者生存率显著较低(Yt别为31对63,P=0.04;3对379/6,P<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0.001;15对47%,P=0.02)。晚期死亡率17.0%,死亡原因是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所致心功能衰竭和不明原因的心跳骤停。因进行性左心功能不全行原位心脏移植5例。术后晚期心功能下降7例,射血分数(EF)<50,其中3例心功能至少在Ⅱ级以上。与人工瓣大小匹配组相比,人工瓣不匹配组10年生存率显著较低:55对75%,P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