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零排放实践
- Allen
-
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4-09 14:19:55
文档简介:
l工程建设与设计IConstruction&DesForProject垃圾渗滤液处理零排放实践PracticeofZeroDischargeinLandfillLeachateTreatment郑超(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广州510540)ZHENGChao(GuangzhouGrantopEnvironmentServiceCo.Ltd.,Guangzhou510540,China)【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垃圾产量也不断增多。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不仅氨氮含量浓度较高,且所合成分也比较复杂。针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用较高的技术进行处理,可以实现垃圾渗滤液的排放和回用。论文分析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现状及渗滤液零排放的必要性,探讨渗滤液零排放的可行性,分析发展生活垃圾渗滤液零排放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垃圾渗滤液的排放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Abstract]Alongwiththeprocessofthedevelopmentofourcity,thecitygarbageoutputisincreasing.Landfillleachateproducedintheprocessofgarbagedisposal,notonlytheammonianitrogencontentwashigh,andtheingredientsaremorecomplex.Forthemunicipalsolidwasteleachate,availablehightechnologycanachievetheleaehatedischargeandreuse.Thispaperanalyzesthes~tusoflandfillleachatetreatment,andthenecessityofzerodischargeofleachate,discussesthefeasibilityofzerodischargeofleachate,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zerodischargeofleachate,andputsforwardthepracticalmeasures,forreference.【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处理零排放;实践【Keywords]landfillleachate;disposalofzerodischarge;practice【中图分类号lX799-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9467(2017)12.0136.03[DOI]10.1361@.cnki.gcjsysj.2017.12.1611引言垃圾渗滤液焚烧厂内所产生的渗滤液,是国内主要城市垃圾处理场中最主要的污染源。而有关渗滤液焚烧垃圾厂,在我国也已经有了成千上百家。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成分复杂、污染浓度大以及处理难度大的渗滤液,需要利用多种组合技术,从而实现垃圾渗滤液的排放和回用。2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分析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有生物处理法,也有物理化学处理法。这2种处理方法中,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密度分析、化学氧化、离子交换及膜渗析等多种。生物处理法则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者简介】郑超(1987),男,湖北荆州人,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研究。136处理方法。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污泥法、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方法。而厌氧处理方法则主要采用流污泥池、厌氧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以及厌氧稳定塘等。与生物处理法相比较而言,物理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水质也比较稳定,但物化处理方法成本过高。所以,虽然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要好过生物化学方法,但到现在依旧没有生物化学法应用广泛。不管2种处理方法如何处理,垃圾渗透液总免不了一些状况的出现。例如,垃圾渗透液处理时只考虑废水污染物的处理,却忘记了废水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导致最后废水的回收都没有出现零距离的排放和差距。因此,高污染水源还需得采用传统的物化和生化消耗,才能更好地解决废水回用的问题【l】o3渗滤液零排放的必要性在生活中,垃圾渗滤液的水质复杂,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氯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等多种物质,不仅危害性较大,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更大。甚至在经过一系列检测技术检测,垃圾渗滤液中所含有多种致癌物、促癌物以及辅致癌物等。因此,对于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土壤等所造成的各种危害,具有很大的风险。而在时间的延长下,很多垃圾渗滤液所起至_J自制作用会更明显,结果也会随着渗滤液浓度增高而增高。因此,为了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生活垃圾渗滤液的零排放是十分重要的。4渗滤液零排放的可行性4.1生活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和处理技术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基本表现为有机浓度高、种类复杂以及变化范围广泛等多项特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