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气浮-吹脱-沉淀物化法处理顺丁橡胶废水
- 张立中
-
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4-22 21:40:56
文档简介: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第1期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摘要:针对顺丁橡胶废水有苯、钴等特殊污染物,温度高、悬浮物浓度较高等的特点,采取隔胶—混凝气浮—换热—吹脱—沉淀等工序的处理方法,达到预期目标关键词:物化法;混凝气浮;板式换热;浅盘吹脱;反应沉淀;砂滤本项目为年产5×104t高性能顺丁橡胶项目产生的橡胶废水,主要特点是含苯、钴等特殊污染物,温度高、悬浮物浓度较高。为确保出水达标,本设计采用成熟的物化工艺处理该废水。1设计水质水量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2400m3/d(100m3/h),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COD、SS、苯、钴等。设计进水水质:CODCr≤200mg/L,SS≤100mg/L,苯≤100ppm,钴≤10ppm,水温70℃,pH6~9。设计出水水质按要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排放标准及项目所在公司对出水水质的要求,即CODCr≤500mg/L,SS≤400mg/L,苯≤0.5ppm,钴≤1ppm,水温<40℃,pH6~9。2工艺流程生产废水出车间流经隔胶池,去除较大颗粒的橡胶后,废水流至厂内废水输送管网,重力自流至厂区另一侧的废水处理站集水池一。废水提升进入混凝气浮机,在混凝气浮中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得废水中的胶体物质颗粒和小颗粒物质互相聚合成为大的絮体,然后与气体微小颗粒充分结合而上浮,从而形成浮渣得以去除。气浮后的浮渣进入污泥浓缩池一。混凝气浮后出水自流进入集水池二,后用泵提升进入板式换热器,由于橡胶废水温度较高,这样对后续的处理工艺会有影响,所以气浮出水经过板式换热器,将水温降低到35~40℃,以适应处理的需要。降温后废水进入浅盘式吹脱塔,浅盘式吹脱塔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吹脱设备,它是利用让压缩空气与废水充分接触,使废水中溶解气体和易挥发的溶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扩散,从而达到脱除苯的目的。除苯后的废水进入反应沉淀池,在反应沉淀池的反应区依次加入碱、PAC、PAM,使废水中的钴生成沉淀,然后去除。沉淀下来的污泥经污泥加压泵打入污泥浓缩池二,经浓缩后的污泥进入压滤机压滤,后干泥外运。压滤机的滤液分为两路,清滤液回流至集水池二,浊滤液回流至污泥浓缩池一、污泥浓缩池二。为达到出水含钴在1ppm以下,在反应沉淀池后增加砂滤池,砂滤池是为了去处化学澄清未能去除的微细颗粒和胶体物质,提高出水水质。经过滤后的出水进入清水池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排放标准后排放。3工程设计3.1隔胶池用于隔除来水中漂浮的胶片,1座,钢砼结构,分前后两格,地下式,池顶加可滑动盖板,净尺寸:3.0m×20.0m×3.3m,有效水深3.0m,超高0.3m,前格有效池容30m3,后格有效池容150m3,总HRT=1.8h。3.2浅盘式吹脱浅盘式吹脱塔1台,由业主自备,配有离心风机1台,风量:4293-5841m3/h,全压:5553-6035Pa,功率:15kW,同时为了降低吹脱出的气体的含水率。配有气水分离器1台。3.3混凝气浮机混凝气浮机1台,处理量100m3/h,其配套溶气泵功率为11kW,搅拌机功率为0.55kW,刮渣机功率0.55kW,为了防止水中的有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气浮机需加盖密封。3.4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2台,1用1备,换热面积:70.85m23.5反应沉淀池1座,钢砼结构,半地下式,反应区净尺寸分别为:1.3m×10.0m×7.0m,过水区净尺寸分别为:0.6m×10.0m×7.0m,沉淀区净尺寸分别为:10.0m×10.0m×7.0m,超高0.3m,设九个泥斗,沉淀区表面水力负荷1m3/m2h。3.6砂滤池2座,钢砼结构,地上式,净尺寸分别为:3.0m×2.2m×2.8m,有效水深2.3m,超高0.5m。滤头580个,砂滤层0.5m。3.7污泥浓缩池两座,钢砼结构,半地下式,净尺寸均为:3.0m×3.0m×2.0m,超高0.3m。一座接收气浮池的浮渣,一座接收反应沉淀池的污泥。配压滤机1台,过滤面积40m2,功率1.5kW。4工程运行情况本工程于2008年4月底开始调试。实际来水量比设计量略小,污染物浓度基本上符合设计值,经过1个月的调试,6月份出水达到了设计要求。本项目的运行情况一直比较稳定。5结语本设计中处理各单元的针对性比较合理,满足了对污染物的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在设计时过于保守,反应沉淀池设计的偏大,从而导致沉淀池底部泥斗偏多,增加了排泥操作的繁琐,也可能会使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带来排泥不畅的问题。参考文献[1]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金兆丰,余志荣.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张自杰.排水工程[M]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