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活性炭改进阳极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研究
- 海之魂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5-02 09:46:33
文档简介:
第18卷6期2010年12月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J0URNAL0FBASICSCIENCEANDENGINEERINGVo1.18,No.6Deeember2010文章编号:1005~930(2010)06-0877-009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930.2010.06.001颗粒活性炭改进阳极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研究李凤祥,周启星,BaikunLi2(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2.DepartmentofCivi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Connecticut,USA,06269)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的阳极是产电菌降解有机污染物并产电的场所,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提升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改进阳极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试验采用了两种类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用作对比的常规炭布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Carbon—MFCs)和用颗粒活性炭(GAC)改进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GAC.MFCs),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用GAC改进阳极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输出:Carbon—MFCs在一个星期驯化后,输出电压稳定在300mV,最大功率密度到达200mW/m;GAC.MFCs需要较长驯化期,在一个星期驯化后,输出电压100mV,但在2000h后,输出电压稳定在380mV,阳极的改进使输出电压提高26.7%,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560mW/m,提高了180%;颗粒活性炭的巨大比表面积增加了生物膜载体面积,提高了产电菌和协同参与产电菌总量,使库伦效率提高了3.4倍;颗粒活性炭的物理和电学特性使电池内阻降低38%.结果显示:使用颗粒活性炭作阳极可有效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输出.关键词:颗粒活性炭;生物产电;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英国科学家Pottor在1911年观察到微生物能够产生电流,这一发现为20世纪末期使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Cells,MFCs)处理废水并同时发电的研究打下了基础,MFCs技术以其独特技术特点(污染物处理彻底,无需外部能源供给并可以回收电能)在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建立节约型、循环型社会科研领域逐步得到重视.通常,MFCs由阴阳极两个反应室构成,产电微生物在阳极室中分解有机污染物(电子供体),同时产生电子和氢离子,并通过外电路将电子转移到阴极室中,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转移到阴极室,与在阴极室的电子受体结合,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收稿13期:2008-12-01:修订日期:2009-04—14基金项目:863重点项目(2007AA061201);美国UniversityofConnecticutLargeResearchGrant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李凤祥(1975一),男,讲师.通讯作者:周启星(1963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houqx523@yahoo.com87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Vo1.18目前MFCs已经在结构、电极材料、产电菌种和反应机理等方面得到深入研究.MFCs结构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科研人员根据不同试验目的设计出了阴阳极双反应室MFCs¨、单反应室MFCs、升流式MFCs、微型MFCs和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MFCs等.阳极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提升的限制性因素,产电菌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将有机污染物分解并产电,阳极电极使用材料方面得到较多研究,如炭布阳极J,炭纸阳极,石墨刷阳极等等.产电菌是MFCs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因此寻找高效产电菌株是提高MFCs的另一个关键因素,Geobactersu~rreduceJ,se口聊putrefaeiens[,Rhodoferaxferrireducens等被发现无需电子转移介体就可以把电子从微生物细胞运输到阳极,完成能量代谢以及生长繁殖,然而当MFCs用于有机废水处理时,混合菌种作为产电菌优点明显,如无需考虑菌种纯培养的生长条件、容易富集驯化.Logan等在研究中发现在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电能过程中,有多种菌种参与其中,不同菌种间存在协同作用¨,各类菌种作用不同,如部分细菌产生电子,部分细菌转移电子,其代谢产物也存在互为底物的现象,Logan认为产电菌(eleetrogens)这一概念只代表了具有产生电子能力的一类细菌,而实际MFCs产电过程需要有多种菌种参与协助才能完成,使用exoelectrogens一词更准确,因此阳极混合菌种生物量的适当增加是提高MFCs产电效率的一条途径.人们已经从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等方面研究电子传递机理,详细过程仍不够清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