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BR工艺污泥膨胀的分析与对策_崔文亮
- 在路上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5-03 11:54:56
文档简介:
运行与管理MSBR工艺污泥膨胀的分析与对策崔文亮,杜英豪,黎洪元,钟志蓉(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1)摘要:南方某城市污水厂采用MSBR工艺,对发生污泥膨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污泥膨胀是由进水含有油类物质和曝气池DO低造成的。该厂通过工艺调整,投加助凝剂、灭菌剂,对曝气池进行改造,使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治理。关键词:MSBR;污泥膨胀;溶解氧;含油物质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4602(2009)18-0093-03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fSludgeBulkinginMSBRProcessCUIWen-liang,DUYing-hao,LIHong-yuan,ZHONGZhi-rong(ShenzhenWaterCo.Ltd.,Shenzhen518031,China)Abstract:TheMSBRprocessisusedinamunicipalwastewatertreatmentplantinSouthernChi-na.ThecausesforsludgebulkinginMSBRprocessareanalyzed.ItisbelievedthatthesludgebulkingiscausedbyoilintheinfluentandlowerDOintheaerationtank.Thesludgebulkingproblemhaseffective-lytreatedbyregulatingtheoperationparameters,addingcoagulantaidandsterilizingagentandrecon-structingtheaerationtank.Keywords:MSBR;sludgebulking;dissolvedoxygen(DO);oilymatterMSBR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连续进出水、同步脱氮除磷等优点,其应用实例逐渐增多。随着MSBR工艺实际使用年限的增加,其在运行中的问题逐渐被发现。南方某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A厂)采用MS-BR工艺,预处理系统没有除油功能,淹没式出水方式排油难,曝气池单一进气口不能满足溶解氧均衡的要求,导致MSBR工艺暴发污泥膨胀。对此次污泥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为该工艺的稳定运行和处理类似情况提供了参考。1存在的问题A厂自2001年12月通水运行以来,出水水质良好,但自2003年11月末MSBR池出水单元池面出现大量生物泡沫,污泥沉降性能开始变差,随后暴发污泥膨胀,持续到2005年9月污泥性能才恢复正常,根据SVI值的不同将污泥膨胀期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污泥沉降性能见表1。表1各阶段污泥沉降性能Tab.1ActivatedsludgesettleabilityineachstagemL·g-1阶段运行时段SVI值污泥沉降性能一2002年12月—2003年11月<100良好二2003年12月—2004年5月100~200污泥膨胀三2004年6月—2004年10月200~500污泥膨胀四2004年11月—2005年8月100~200污泥膨胀五2005年9月—2006年12月<100良好在污泥膨胀过程中,发现污泥絮体较小,松散,沉速下降。各阶段的生物相见表2。·93·第25卷第18期2009年9月中国给水排水CHINAWATER&WASTEWATERVol.25No.18Sep.2009表2各阶段的生物相Tab.2Biofaciesineachstage阶段优势生长一些较少总体评价一固着型纤毛虫游动型纤毛虫丝状菌c级、轮虫、吸管虫生物数量较多、种类丰富二游动型纤毛虫丝状菌d级固着型纤毛虫、胞囊生物数量减少、丝状菌增加三丝状菌e、f级固着型纤毛虫游动型纤毛虫、胞囊生物数量少、生物种群不稳定四丝状菌e级、游动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鞭毛虫、变形虫、吸管虫生物数量较多,丝状菌菌丝长五固着型纤毛虫游动型纤毛虫丝状菌c级、鞭毛虫、变形虫、吸管虫生物数量多,活性良好由表2得知,污泥膨胀期间生物相有明显变化,优势生长的菌群由固着型纤毛虫转为游动型纤毛虫和丝状菌,丝状菌的丰度也由阶段一的c级升至阶段三的f级,生物活性降低,数量减少。2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由于A厂进水BOD∶N∶P=39∶7.5∶1,因此排除进水中有机物太少和氮、磷营养物质缺乏的因素;进水pH值>7,出水pH值为6.8左右,所以排除pH过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曝气池混合液的OUR为20~30mg/(L·h),活性污泥没有中毒迹象;进水水量没有太大波动,不会对微生物造成冲击。取MSBR池出水单元表层生物泡沫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富含油类物质(油脂为3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