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尽职调查报告
- 张*祺
-
15 次阅读
-
2 次下载
-
2020-09-07 09:25:02
文档简介:
1成都市龙泉驿经开区***污水厂尽职调查评估报告(编号:编号:20142014-0707)技术调查人:技术调查人:20142014年0707月21概述概述1.1项目概况成都市龙泉驿区***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镇龙华村四组。项目业主:四川**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龙泉分公司。该污水厂项目设计工程处理规模为4万m3/d,实际能力按近期4.0万m3/d左右,远期以12万m3/d规模设计,***污水处理厂一期2万立方/天,于2011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二期2万立方/天于2013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项目工程服务范围由表可知:北泉路以南、南开路以北、龙柏路以西、东风渠以东和南干渠以西大部分地区,和东风渠以西区域大部分污水,服务区域面积约为4146ha,合41.46平方千米,服务区管网主要在经开区内,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管网,服务区域旁边有***、芦溪河及东风渠等。***污水厂处理尾水就近排入***,污水处理主体工艺采用CASS处理工艺,深度处理采用D型滤池,出水消毒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一体机工艺+MM生物化学反应污泥处理,污泥最终处置采用卫生填埋。***污水处理厂由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完成,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由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1.2设计进出水水质***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污水进出水水质见下表:表1-1***污水厂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去除率1.3处理工艺流程根据***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进出水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具有生物除磷和脱氮功能的CASS工艺,整个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3图1-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重力流进入粗格栅,经粗格栅拦截污水中稍大杂质,再经提升泵提升至细格栅拦截污水中杂质,再经沉砂池去除砂粒,然后进入生物池,靠活性污泥降解去除BODS等污染物,再经过D型滤池进行深度处理过滤,过滤污水经二氧化氯消毒后排入***。剩余污泥经污泥泵送至贮泥池,污泥由带预浓缩功能的脱水机处理成泥饼外运。厂内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清洗水池污水、构筑物放空水、砂水分离液等经厂内污水管道收集后汇入粗格栅,经提升泵提升后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根据运行出水中的TP含量情况,确定是否在CASS池出水井投加化学药剂,以实现在较低运行成本下确保出水水质。1.4其他资料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旁,根据龙泉驿区***相关资料显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因此污水处理厂处的防洪标准应是按不低于100年一遇设计的。根据现场调查资料,该处100年一遇洪水高程约495.8米左右,厂区地坪标高现在为496.8米,完全满足防洪标准要求。地下水及地基土腐蚀性评价为微弱腐蚀性,龙泉驿区内最高海拔为1051.3米,最低海拔456.8米,相对高差594.5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微倾,其倾角小于10°,境内地貌可分为平坝、浅丘、深丘、台地、山原、低山6大类型。其中平坝占总面积55.7%,低山占38.55%,浅丘占1.96%,深丘占1.90%,台地占41.37%,山原无大面积分布。区域以老成渝公路为分水线,中间凸,两侧低。22评估依据评估依据《四川鸿鹏建筑工程公司承包四川**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相关外管网工程的合同》(GF-1999-0201);《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BOT形式向四川**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转让***污水处理厂的特许权协议》(2008-12);成都龙泉驿区***污水处理厂可研评审批复文件、初设评审文件及相关政府部门文件;成都龙泉驿区***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图纸、设备材料表及概算文件;现行的各类国家规范及标准,包括但不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3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本))《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本))《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一(CJ343-2010)《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1993)《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构筑物杭震设计规范》(GBSOl91-2Ol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