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海蓬子和碱蓬修复滨海湿地污染研究进展_杨佳
- 34801525
-
45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9-03-02 17:38:04
文档简介:
利用海蓬子和碱蓬修复滨海湿地污染研究进展_杨佳第13卷第4期湿地科学Vol.13No.42015年8月WETLANDSCIENCEAugust2015DOI: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5.04.020利用海蓬子和碱蓬修复滨海湿地污染研究进展杨佳,李锡成,王趁义*,滕丽华,赵欣园(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由于沿海开发、滩涂围垦、陆源污染、海水养殖、临港工业等引起的滨海湿地功能衰退和污染问题,使得应用耐盐植物修复滨海岸生态环境备受瞩目和重视,利用耐盐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已成为改良滨海盐碱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海蓬子(Salicorniaeuropaea)和碱蓬(Suaedasalsa)是两种典型的藜科(Chenopodiaceae)盐生植物,它们簇生于滨海湿地,是陆地向海岸延伸的优势群落。综述了海蓬子和碱蓬在盐碱诱导下的生理响应及其耐盐机制、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修复水体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化的潜力,并预测了两种盐生植物在生物修复技术上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植物修复;滨海湿地;污染;海蓬子;碱蓬;进展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48(2015)04-518-05滨海湿地处在陆地与海洋中间,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但近年来受全球变化、海水入侵、陆源污染、滩涂围垦、沿海开发和临港工业等因素的影响,其功能急剧衰退,部分近海岸湿地呈现盐碱荒漠化和富营养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致使全球约80%的滨海湿地丧失或退化,严重干扰了滨海湿地功能的发挥[1]。近年来爆发的海产品重金属超标、海岸泛绿、赤潮频繁、恶臭难挡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警示着人们,滨海湿地环境亟待修复[2,3]。盐碱胁迫的特殊环境既影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又对植物生态适应产生影响,许多修复性能良好的植物受到环境中高盐碱的限制,给滩涂植物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滨海湿地高盐碱的特殊性,研究者发现,海岸带生长着一年生真盐生植物海蓬子(Salicorniaeuropaea)和碱蓬(Suaedasalsa),对其加以充分利用,能有效遏制海岸带盐碱荒漠化,改良富营养化的滩涂湿地,改善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盐碱滩涂的土地利用效率[4,5]。海蓬子和碱蓬都属于藜科(Chenopodiaceae),分属于盐角草属(Sa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