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组合排水技术在渍害田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 环保小兵 王续
-
17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9-03-04 08:36:21
文档简介:
农田组合排水技术在渍害田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农田组合排水技术在渍害田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农田组合排水技术在渍害田治理工程中的应用1工程概况庙前渍害田治理工程,位于新干县黄泥埠水库坝脚下,为丘陵低山区一长条形二中垄各地,地面高程度(黄海参46-52米,东高西低,自然坡降约1/500,南北面傍山各有一条黄泥埠水库灌渠通过,东邻水库,西靠公路,中间有一老河道穿过,河较多田面低2.5-3.0米,过水断面能力满足排涝要求。由于田间灌排系统混乱,土地未平整,农田渍害严重。根据地形条件,稻田渍害成因和渍害程度,选定老河床右岸495亩进行暗排(高标准)治理;左岸140亩进行明排治理。(选定老河订右岸495亩,左岸140亩分别进实行渍水暗排.涝水明排的组合排水治理方案)。2工程规化2.1规化原则2.1.1健全灌排系统,保证地下掩渍水流畅通,调控自如,方便管理;2.1.2土地平整与组合排水工程相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1.3高治与初治(暗排与明排相结合),注意经济效果2.2高治区集水管(沟)方案选定高治区分I─Ⅳ区,呈带状,集水管(沟)设在带状中央,吸水管与集水管(沟)垂直,规划过程中比较三个方案,考虑预制素砼集水管现埸可预制,施工较简便,少占耕地工程造价低,因选择方案。2.3工程布置:庙前治渍区工程总体布置见图高治区(老河道右岸)495亩,各区均在田间设置一级暗排吸水管,与集水管理体制垂直,直接排水入检查井,经集水管流入下游明沟。各吸水管、集水管出口均设门控制。在离集水管一侧5米处设排水明沟,以排除田间地表水。初治区(老河道左岸)面积140亩,在老河道一侧低洼处设一条主排水沟,垂直主排水沟设灌排渠道,单向分水,相间布置。本治渍区农田未平整,为了便于耕作,田块按3亩一块规划,边长33*60米。3暗管工程设计3.1吸水管内径选择3.1.1吸水管埋深,间距选择:本区为水稻种植区,因此,以水稻作物的要求来确定吸水管的埋深和间距,根据《农田排水技术规程》(SL150─90),确定设计埋深0.8米,间距吸水管内径计算18米。3.1.2吸水管内计算d吸=2(nQ/cnhn─糙率,取0.016;α─与管内径充盈度有关的系数,取1.32962;Q─径计算Q=0.0002m3/i─吸水管比降,取1/计算得d吸=0.04米,计算断面积,A吸=1.257*10-3米2;用面积A取=1.5A吸,换算得d取=4.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