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的应用
- 污师—雨住一
-
47 次阅读
-
2 次下载
-
2019-02-27 19:33:21
文档简介:
垃圾渗滤液的应用GE纳滤分离膜在垃圾渗沥液及其它高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翟建文GE水处理与工艺过程处理,北京100004概述概述垃圾渗沥液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难处理废水,含有大量有害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大部分可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生化工艺(比如反硝化+硝化+反硝化+超滤)进行有效处理,但由于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和溶解性无机盐含量高,完全依赖生化处理和过滤工艺不可能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纳滤和反渗透膜过程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纳滤膜能够有效分离大部分生化过程残余有机物和多价无机盐(包括重金属),反渗透膜可以分离绝大部分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纳滤和反渗透装置被用于垃圾渗沥液的终端处理,纳滤装置出水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反渗透出水可以达到回用水标准。GE公司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数据。本文主要介绍纳滤膜分离过程及其在垃圾渗沥液处理应用技术。1.垃圾渗沥液的水质特性及其对终端处理纳滤垃圾渗沥液的水质特性及其对终端处理纳滤/反渗透系统的影响反渗透系统的影响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垃圾,不同的城市、气候和季节以及填埋场的管理和使用时间所产生的渗沥液的成分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作为终端处理的纳滤、反渗透系统来说,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容易造成膜系统污染的结垢的COD、碱度、硬度、难溶盐和重金属等水质指标。渗沥液经过组合生化工艺处理后,难降解有机物含量体现为COD,碱度(主要是HCO3-)是有机碳氧化的直接产物,硬度和重金属和生化工艺无关,直接来自于城市垃圾。从下面的文献[1]数据可以看出,COD、碱度和硬度是卷式纳滤/反渗透膜工艺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图-1连续监测的垃圾渗沥液主要水质指标[1]COD成分在膜处理过程中会直接造成膜污染,在膜表面形成吸附,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产水量和脱除率)降低,因此通常的水处理纳滤/反渗透系统要求进水COD不能大于30mg/l。但垃圾渗沥液生化出水过滤液(超滤/微滤出水)的COD值会在500-1000mg/l,而设计合理、管理得当的工艺分离卷式膜纳滤系统却都能稳定运行。原因之一可能是进入终端处理纳滤膜系统的COD成分的特性,这些有机物是经过漫长复杂生化处理过程后的残余成分,基本上没有可生化性,不易滋生微生物,而且大多数残余有机物属于稳定氧化形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