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的卫生安全问题探讨
- 环保小兵 王续
-
25 次阅读
-
1 次下载
-
2019-02-27 20:13:31
文档简介:
再生水的卫生安全问题探讨再生水的卫生安全问题探讨再生水的卫生安全问题探讨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再生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途径已广泛地应用于景观环境、工业冷却水、灌溉、城市杂用和地下水回灌等诸多方面。由于再生水中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再生水利用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SARS疫情的发生,更使人们对再生水利用的关注点转向卫生安全问题。本文将对目前再生水的卫生安全问题及其评价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对策。1污水和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与化学污染物相比,水中病原体具有以下特征[1]:病原体在水中的分布是离散的,而不是均质的;病原体常成群结团,或吸附于水中的固体物质上,因此其水中的平均浓度不能用以预测感染剂量;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取决于其侵袭性和活力,以及人的免疫力;一旦造成感染,病原体可在人体中繁殖,从而增加致病的可能;病原体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呈累积性。一般认为,人被感染传染病应具备三个条件[2]:①有病原体的存在;②具有一定的病原体浓度;③易感染体以被感染方式接触病原体。研究污水与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对于评价使用再生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环保局列出了污水、污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病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的名单,见表1[2]。表2是美国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2],表3为某国污水处理前的生物学指标,表4为我国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前后生物学指标[3~5]。2再生水卫生学控制指标及其标准检测污水和再生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实用和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常用的指示微生物是总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因为总大肠杆菌在环境中的出现,尤其是粪大肠杆菌的出现,意味着水体受到了动物和人类粪便的污染,也意味着许多相关病原体的存在。肠道致病菌与自然界作用的方式和大肠杆菌相似,所以总大肠菌群数的降低程度可间接反映致病菌相应数量级的减少。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总大肠菌群数并不足以反映病毒、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的存在,许多肠道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更大。以总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作为卫生安全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受到了挑战。不少研究者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指示微生物或可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免疫学法和分子生物法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增加了在自然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