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_王金南
- 舍得
-
47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9-03-19 08:53:10
文档简介: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_王金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第5期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No.5,201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群区域的大气污染特征正发生重要转变,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凸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宁中部、湖南长株潭以及成渝等城市群地区,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重污染天气在区域内大范围同时出现,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此外,排放量巨大的一次污染物在城市间输送、转化、耦合,导致PM2.5浓度、O3浓度、酸雨频率与灰霾天气频率不断增大,大气环境形势进入了多物种共存、多尺度关联、多过程演化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阶段。这些问题单靠各个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方式已难以有效解决,亟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体制机制。本文重点探讨了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技术方法。1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基础1.1空气流域(Airshed或AirBasin)理论大气是一个整体,并没有阻止空气流通的边界。但是,从某地污染源排向大气的污染物,并不会立刻在全球均匀混合,一般只污染局部地区的空气。类似于空气中存在“空气分水岭(shed)”,将大气分割为多个彼此相对孤立的气团,这些气团笼罩下的地理区域,就叫“空气流域”。“空气流域”的边界往往与行政边界不一致,这是因为污染物并不遵守行政边界,而是在更广阔的空气流域内自由混合。属于同一“空气流域”的行政区域之间跨界污染问题较为复杂,它可能是单边性的,例如两个行政区域是由一方扮演“污染接收者”而另一方扮演“排放输出者”,也可能是各个行政区域都扮演双重角色。这样以来,若仅从单个城市角度出发进行大气污染防治,难以反映区域大气污染扩散和跨界污染控制问题,难以适应区域性、交叉性大气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的需求。1.2区域公共品理论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的产品,区域公共品是根据公共品的外溢性范围而划分出来的一种公共品类型。根据外溢性的不同,又可将区域公共品划分为国家或地区间区域公共品和一国范围内区域公共品。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具有区域公共品的共同特点,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区内任何城市都可消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王金南宁淼孙亚梅(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