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
- 岳
-
24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9-03-20 20:36:35
文档简介:
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目前,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过度排放已被公认为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富含氮磷的废水排放至湖泊、水库等相对静态水体会引起“水华”,排至海洋则会引起“赤潮”。根据藻类生长遵循李比西最小定律,磷被认为是引起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1],根据计算,每1g氮可以增殖10.8g藻类,每1g磷可以增殖78g藻类,因此,只要从废水中除去磷,就可以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2],但是城市污水的氮和磷往往是同时并存的,如果只除磷不脱氮则会引起其它危害:(1)氨氮及亚硝酸盐的氧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2)增加给水处理成本,在用氯消毒时,氨氮会与氯作用形成氯胺,明显降低氯的消毒效率,大大增加氯的消耗量。(3)氮化合物对人和生物有毒害作用,亚硝酸与胺作用生成的亚硝胺是“三致”物质。因此,寻求一种能同时脱氮除磷的工艺显得非常有意义,而当前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不能满足氮磷的同时达标排放,因为同时脱氮除磷存在着碳源不足、菌群竞争、泥龄难以控制等诸多问题,而反硝化除磷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矛盾,并具有非常多的优势。1反硝化除磷理论反硝化除磷的过程与传统的除磷过程相似,不同的是在吸磷阶段以硝酸盐取代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摄磷,同时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而得以去除,达到了同时脱氮除磷的目的。反硝化除磷技术中的碳源发挥了“一碳两用”的功能,既合成了聚β-羟基丁酸盐(PHB),也为反硝化脱氮提供了电子供体,同时节约了曝气量,是一种低费高效的水处理技术。2与好氧除磷的比较反硝化除磷和好氧除磷由于电子受体的不同,各方面的性能必然有不同之处,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碳源消耗量、吸磷速率、曝气量、污泥产量和微生物种类等,比较内容见表1。通过比较可知,反硝化除磷技术可以节约碳源50%,污泥产量减少50%,除磷过程只需硝化曝气量,总体曝气量可减少30%左右。但由于单位还原辅酶I(NADH2)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比好氧时少40%,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PHB,导致吸磷速率比好氧时低40%左右。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万金保,王建永(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29)摘要:在介绍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基础上,对反硝化除磷机理和工艺作了综合概括,并与传统好氧除磷进行了比较,重点说明了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特点。关键词:反硝化除磷;工艺;反硝化聚磷菌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