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模型研究
- 由页
-
37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9-03-20 22:01:52
文档简介:
西北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模型研究周琪,李平衡,王权,等.西北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模型研究[J].中国沙漠,2014,34(1):98-107.[ZhouQi,LiPingheng,WangQuan,etal.AfootprintanalysisonadesertecosysteminWestChina[J].JournalofDesertResearch,2014,34(1):98-107.].doi:10.7522/j.issn.1000-694X.2013.00289.西北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模型研究收稿日期:20121215;改回日期:201303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238);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825103);中国科学院项目(1074041001)资助作者简介:周琪(1988—),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Email:401zhouqi@163.com通讯作者:王权(Email:qw4academic@gmail.com)周琪1,2,李平衡1,3,王权1,3,郑超磊3,徐璐1,2(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静冈大学,日本静冈422-8529)摘要:涡度相关仪通量值所代表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对于通量观测塔的选址、仪器安装高度的确定以及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通量贡献区模型对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试验场通量观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荒漠区在大气稳定条件下90%的通量贡献区最远可以达到686.40m,通量贡献函数最大点的位置在162.50m;大气稳定时各风向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在生长末期均达到最大,生长初期和中期的源区变化因受到各风向风速和植被下垫面的影响而有差异;大气不稳定时不同生长时期各风向通量贡献区没有固定变化规律;通量源区大约有58.71%的信息来自于荒漠区通量观测塔西南至西北方,整个生长季生长末期通量贡献最多,所占比例为40.16%。由FSAM模型测得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荒漠生态系统下垫面的通量信息。关键词:涡度相关;荒漠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FSAM文章编号:1000-694X(2014)01-0098-10doi:10.7522/j.
评论
发表评论